“+”、“-”看似簡單,卻有極大的樂趣。先“-”,后“+”,首先,學生在觀察中發現問題,并通過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用“-”法,把與課堂教學內容無關的東西去掉,以點去切人課堂;其次,教師利用這一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再次,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完成知識建構,用“+”法增加知識點的人文性與趣味性。如何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具人文性和趣味性如何使美術課更具趣味性,回歸“美”的本質和“術”的本質通過《多彩的民族傳統紋樣》教學過程的設計與呈現來探討對美術課堂特殊符號“+、-”的理解。
曾幾何時,微信朋友圈的家長們對于孩子的學習束手無策,發出誰來拯救他的言語;曾幾何時,與家長聊到孩子的學習情況時,家長們的焦躁情緒溢于言表;曾幾何時,面對逃避學習的學生,縱使拋出橄欖枝,也鮮有成效,我曾一度困惑、茫然,產生挫敗感。
當今的社會,手機已經不是什么新鮮的電子產品,幾乎人手一部。但對于學生來說,他們盲目和無度使用手機,不僅影響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而且還嚴重破壞了學校的教育教學,于是手機的管理自然就成了最令人頭疼的問題。我校一直嚴格控制手機的使用,而且在錄取通知書的信件里也附有不讓學生帶手機進校的告知書。全校領導和所有任課教師齊抓共管,整體效果還不錯,但總會有個別學生拿手機到校。對于這一現象,我的做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