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是自然科學的重要分支,對物質文明的進步和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深化起了重要推動作用。在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中,物理科學作出了重大貢獻。這是物理教育培養了大批人才的結果。二十一世紀是人才競爭的時代,物理學科也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在新形勢下,物理教學也應與時俱進,順應創新的時代搞好物理教學。
關鍵詞:物理 教學方法
物理教育經歷了兩個時期,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應試教育時期,教學是為選拔入高一級學校而進行的。其模式是三中心(課堂、教材、教師中心)。這種教學模式就決定了教學方式的封閉式、死板性。因為教師主宰課堂,以傳授知識為目標,而不是培養能力為目標。這些能力應是探究的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創新能力。這些能力在應試教育理念下是不可能實現的。只有以素質教育理念才能達到目的,素質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教育,而創新是當今的重要目標。因為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我國改革開放之初,技術主要來源于由國外引進,中國一度是加工產品的世界工廠,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加工已進步到了中國創新了。很多發明創造都擁有了自主知識產權,這也與教育培養了大批科技人才分不開的。其中有不少物理科學人才??窗?,我國的科技成就舉世矚目,我國計算機計算速度世界第一。里面有數學科學,也有物理科學(電子產品的功能)。量子衛星上天,射電望遠鏡的建成,最近媒體報導,我國射電望遠鏡收集到了兩億光年之遠的信息,放大的聲音節奏明快,象一首彈奏曲。這些都是我們應引以為自豪的,所以新形勢下的初中物理教學除了創新還是創新。創新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能力,創新需要探究能力,探究需要思索,縱向思維,橫向思維,發散思維,綜合思維。創新需要發現問題的能力,有發現才有論證,要論證就要實驗,要分析,分析中有推理,有比較,這些過程都需要學生參與經歷。經歷科學家的探究過程,經歷科學家的奮斗精神及嚴謹的研究精神。素質教育正是在新形勢下面向未來的教育體系,它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學習精神。圍繞這個主體,一切教學方式應運而生,由啟發示代替了注入式。教學民主,師生互動,這就是發揮學生主體精神培養能力的方式。試想,在教師中心的氛圍下,學生能進行探究嗎?對教師的結論死記硬背,背概念背答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能進行探究嗎?重結果輕過程能進行探究嗎?通通不能。只有在素質教育理念指導下,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學生有了質疑問難的勇氣與機會,不懂的問題有師生互動的平臺(專門安排的師生疑難問答環節)。例如: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精神,發現問題的能力,布置每學一課都先預習。把不懂的地方一一記錄下來。上課就有了自己聽課重點的針對性。還有不懂的,在教師安排的質疑問難的時間段,充分發揮探討的積極性。攻克知識堡壘,老師講授知識也有講究,怎樣有利于激發興趣,如教學氣壓時,不是先講理論,再用實驗證明。因為這樣不利于興趣的激發??斩吹睦碚摯蚯瓣?,擊不中學生的興趣神經。而先演示實驗,讓實驗現象激起好奇心,再講理論,學生因求知欲驅使,注意力十分集中。講大氣壓的存在,用一根水銀柱玻管倒插入水銀槽里,管內外出現了水銀面的高度差,水銀柱為什么不繼續往下降呢?學生腦海里出現了問號,疑為思之始。學生思維被奇怪的現象激發起來了。這時教師問,水銀柱在一定的高度(760毫米)就不再往下降了,這說明了什么?待學生思考后回答,若仍思索無結果則繼續啟發得出,一定有某種力支掌著它。這個力就是大氣壓,大氣壓壓水銀槽面,水銀柱就不往下降了。又問這個力有多大?通過啟發得出,就是水銀柱高度的重量。老師又問,如果把水銀柱頂端玻璃穿一小孔,會出現什么變化,通過啟發得出“水銀柱會很快下降到水銀槽里,因為管內進入了空氣,兩處大氣壓強相等,水銀柱便回復壓強平衡的狀態”理念上學生懂了,但還是半信半疑。這時老師找來另一根玻璃管,一端用橡皮塞塞著,玻璃管內裝滿水口子朝下插入裝著水的容器里,這時水沒有往下降,與剛才做水銀柱實驗一樣的現象。這時取出頂端的橡皮塞,水瞬間便降下去了,學生服氣了,懂了,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為了進一步引申思維,老師讓學生上臺來自做實驗,老師拿出一個空杯子,倒蓋入水里,叫學生把杯子往上提,學生照做了,但提不起來。這時老師讓全體同學思考這是為什么?學生回答不上時,老師解密:杯子倒蓋入水中,杯子只有部分空間。當杯子往上提時,杯子空間變大了,里面的空氣變稀薄了,它向四周的壓強變小了,小于外面的大氣壓強。所以提不起來。同學們又服氣了,他們回到家里,用碗做同樣的實驗,效果一樣。這樣由自然現象入手進行理論講解,再讓學生舉一反三,學生興趣如終旺盛,這就是遵循學生的心理規律的結果,違背了心理規律就事倍功半。
又例,我見過一位初中老師上課,老師說出一種現象。據說有些關墳壩,每逢小雨天的晚上,會出現藍色火團,飄忽不定,據說那是鬼火,因為關墳壩埋了很多墳,這是真的呢?學生們也聽說過這種事,也要問老師是真的嗎?不料老師倒反問起學生來了。學生的興趣即刻被激發了起來。這時老師才宣布這節課的內容是講可燃性物質的著火點知識。學生好奇心不減,聚精匯神地投入學習之中,當講到磷的著火點極低,人和動物的骨頭含磷時,便明白了,磷分子地發散在空氣中呈燃燒狀態,只是白天不易發現,夜間才會看見。說有小雨的夜間沒有依據,與小雨無關,只有夜晚光暗有關。
綜上所述,新形勢需要創新,培養創新意識,老師需有創新教法,只有激發起學生的興趣,主體精神才會得到發揮,思維品質才會提高,創新思維才能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