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把班級比作一艘船,我們班主任就是一個船長,會直接影響這艘船的行駛方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經歷了數以百千計的工作事例,而每一件與學生相關的學習、生活小事例都讓我感悟頗多。我知道自己離“專家”一詞標準差距還很大,所以說“經驗”交流我自認為不洽當,下面就我這些年來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實踐行為與大家分享一下吧:
一、平等、尊重每一個學生。我所帶過的班里出現過所謂的“特殊貴族”,但我并不因此而給予他們特殊的待遇,若是表現好該表揚就表揚,反之該批評教育的就批評,從不包庇他們。另外,每個班里都有所謂的優生和雙困生,從不因為是好學生就偏袒他們,而討厭 指責那些雙困生,相反,對待那此雙困生要更加注意平等和尊重,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心理。每當那些畢業取得了好成績的弟子們對我說感謝時,我常對他們說:“你們取得的好成績更應該感謝自己,是你們自己的努力取得的好成績,我并沒有在你們身上花太多的心思,因為我知道你們自身就很自覺、很努力,我只是在一邊看著,內心很踏實。其實我更多的心思是用在了那些需要幫助的弟子身上。”是啊,每天連吃飯的時候心里都掛念著那些雙困生,絞盡腦汁想該如何幫助××改正個性倔強、與人不和的缺點呢?該如何與××溝通交流,指出他不愛勞動、不關心集體的缺點并幫助他改正呢?……當一名班主任,心里隨時都裝著“該怎么做?”這樣的問題在腦海里不停的閃爍著。
二、關愛每一個學生,要不吝嗇對學生給予愛,愛是溶化劑、是橋梁。為了做到這點,我把關愛滲透到平時。我從不吝嗇我的愛。當今社會,留守學生是越來越多,他們是學生中的弱勢群體,他們缺少家庭的溫暖、父母的關愛。如何給予他們想要的愛呢?這就要看我們當班主任的怎么去做了。因此,當一名班主任是又當爹又當媽,要給予他們發自我們內心的真誠的關愛。每個新學期來就得先建立好留守學生檔案,了解情況后,定期找他們交流談心,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困惑,讓他們感受到被愛、被保護,這樣才能讓他們無后顧之憂的全身心投入到學生中去。有好幾次學生生病時,我陪同他們去醫院拿藥,嚴重的需的就在一旁陪護他們,陪他們聊天,給他們安慰,鼓勵他們。
三、當然除了建立留守生專檔外,還要建立單親學生,父母離異學生、貧困生及雙困生和優生檔案。隨時注意他們的思想狀況,定期或不定期找他們交流,與他們溝通,在生活和學習上幫助他們解惑。每天和他們生活在一起,讓他們感受到我隨時都在他們身邊,每天隨時提醒他們注意用電安全、飲食安全,天氣漸冷了提醒他們注意添加衣服防凍保暖,利用班會課做一些安全教育專題講解等,到周五學生該回家時,我都不忘提醒學生注意來左去右等交通常識及防詐騙行為等。這樣從言語上關愛他們,從生活上關心他們教育他們。都說有所付出才會有所收獲。當我付出了對學生的關愛時,我也感受到了學生對我的愛。很多都對我這樣說過:“老師,你對我們太好了,為我們操勞,你身體也不怎么好,要多注意自己的身體。”每當聽到這樣的話語時,我內心特別的激動。當他們的監護人或是遠在他鄉務工的父母打來電話致謝時,我感到過自豪。就是這份激動和自豪鼓勵著我,要求我應該做得更好。
四、建立一支有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班干部隊伍”。定期召開班干部會,通過他們了解班級的各方面情況并做子記錄,同時讓他們不斷的自我小結工作情況以便于督促他們不斷改進。一個班里幾十號人,要是全靠班主任一個人去管理日常事務那是不現實的,因此,選拔一批得力的助手就是一個嚴峻的自我挑戰。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在建立班干部隊伍時采用的是民主選舉的方式,對選出來的助手們再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對能力不強的先給予指出并幫助他們改進,再經過考察,最終才確定是換還是不換。作為班干部要讓他們明白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讓他們自覺主動的為班級服務,并主動的去管理班級,把班級的力量凝聚成一股繩索,強大而有力。
五、作為班放任在處理班級很多事務上要經常換位思考。人與人之間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學會換位思考,這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礎:互相寬容、理解,多去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比如:學生上課或是睡覺說話、做小動作;班上學生不交作業或是抄作業;打掃衛生時偷懶等現象。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個性的人。是愛說愛動的年齡,不是一堆木頭。作為班主任在給他們指出問題時要沉著、冷靜,學會換位思考,這樣和你們交流時才容易被他們接受,同時這樣也才能樹立好的榜樣,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中學會換位思考,做到退一步海闊天空。
六、注意交流。作為班主任需要交流的對象很多:學生、各科任教師、家長。和學生交流時要注意語言要溫和、委婉、親近、真誠,這樣學生才會和你談心里話,不然學生會只是表面和你應付,達不到交流溝通的目的,同時對了解到的情況或是學生的情況要及時處理,不能知而不理。班主任在學生和科任老師之間就是橋梁的作用,和科任老師交流是為了便于了解學生們在各個學科上的學習狀態和學習表現情況,注意交流溝通后要對搜集到的情況要及時處理并進行反饋信息。作為班主任還要經常和家長交流溝通,把他們在學校的表現及時傳達給家長們,當然不是出現問題時的告狀式交流,而是學生的進步更值得與家長們共同分享,每學期按學校規定召開一次家長會,在家長會上明確班級管理目標,要求家長們一起來攜手共同幫助孩子們,除了召開家長會還要做好家訪工作,還可以利用現在如此發達的通訊設備和家長們進行電話交流,特別是那些遠在他鄉務工工的家長們,交流時還可以給予提供一些“作為家長怎樣教育學生”。這樣老師伸出一雙手,家長伸出一雙手,人多力量大,共同托舉起孩子的人生,他們的未來才會更加美好。
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時刻做一名“胸中有學生,目中有學生”的小學班主任。
參考文獻:
魏書生《如何做好班主任的工作》2008年成都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