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2014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探究數學的機會,幫助他們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是告訴我們動手對于數學學習的重要性.華盛頓圖書館墻上的一條格言:“聽過了,就忘記了;看過了,就記住了;做過了,就理解。”也是強調動手在學習中的特殊作用. 正如俗話所說:“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皮亞杰也認為“智慧的鮮花是開放在指尖的”.那么我國教育的現狀又如何呢?楊振寧教授坦言:“中國留學生學習成績往往比一起學習的美國學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卻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國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和創造精神強。”教育家陶行知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所以一無所能。”怎么才能徹底扭轉這個局面呢?陶行知告訴我們:“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手腦聯盟,結果是手與腦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議。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學生動手能力不強有多方面的原因:有教材的,也有教師的,還有學生的,以及家庭方面的.我在數學教學中是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呢?
一是充分利用好教材。
西師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教材突出了以下特點:1.選取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生動有趣的素材,讓兒童在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2.提供探索空間,引導兒童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3.學習內容直觀形象,課堂活動豐富多彩;4.注重數學文化,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數學思想;5.實踐活動特色鮮明。
一年級下冊中穿插了三個實踐活動:(一)了解生活中的數;(二)有趣的圖形拼組;(三)小小商店。第一個活動采用調查的方式,在商店、大街、學校和家里四個場所進行。第二個活動重心落在“拼組”兩個字上,它不同于前面單個圖形的認識,強調知識的綜合應用,活動分別由拼圖形、取名字、講故事和說收獲四個環節構成,而最主要、最基本的一個環節還是在拼圖形。第三個活動把學生分成售貨員和采購人員,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商品的價格購買商品。在調查過程中,在拼圖過程中,在購買商品的過程中,學生的知識得以鞏固,動手能力得以提高,學習積極性增強。這一冊中安排的對數、圖形、人民幣、鐘表的認識這些知識,都是訓練學生動手能力的極好的素材。其它各冊也安排了相應的內容,為我們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是教師要起好模范帶頭作用.
普通的老師告訴學生做什么,稱職的老師向學生解釋怎么做,出色的教師為學生做出示范,最優秀的老師激勵學生。無聲的“身教”更勝于有聲的“言教”.教師以身作則就是對學生最好的教育。
在五年級下冊解方程教學時,應特別強調兩個最容易忽視的問題:一是要提行寫個“解”字,并加上冒號;二是等號對齊,兩邊寫式子。如果連等號長短都不一樣,那就不能表示相等的含義;等號不對齊,看起來就不美觀。這雖說是個小問題,但你做好了,也是動手能力的體現,還是審美情趣的需要。
三是加強教學中的師生互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應當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寓數學教育于活動之中。
教學《認識平行四邊形》這節課,為了讓學生能直觀地認識平行四邊形,我讓學生在預習時就能自己用剪一剪、折一折、做一做等方法制作出平行四邊形。有的用小棒擺,有的用釘子板圍,有的用紙折,有的借助方格紙畫。教學一開始,我們就讓學生直觀感知認識平行四邊形,在小組合作、集體討論中發現平行四邊形邊的特點。
四是充分發揮學具的作用
在教學中多讓學生擺一擺,畫一畫,量一量,拼一拼,拆一拆,裝一裝,剪一剪,移一移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設計一系列讓學生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1)讓學生閉上眼睛,在學具里摸出一個表面有角的物體——初次感知角的特征。(2)摸一摸三角板上的角并學老師的摸法示意角——再次感知角的特征。(3)用三角板的角刺自己的手心并說說自己的感受——第三次感知角的特征。(4)用一張不規則的工具和材料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初次抽象出角(5)利用學具袋里的工具和材料獨立做一個活動的角——更進一步抽象出角(6)用直尺和三角板照角的樣子畫一個角——形成角的概念(7)反復拉開靠攏擺弄自制的能活動的角——感受角的大小。
五是廣泛開展實踐活動
“實踐出真知”這個淺顯易懂的哲理告訴我們,所有的知識都是通過實踐得來的。實際上,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都是前人在實踐中得到的。要求我們教師上課應由以前的“看”數學、“聽”數學、“算”數學變為實實在在的動手“做”數學、用自己的話“說”數學、在生活中“用”數 學,使數學學習內容體現生成性、過程性、實踐性。
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課前讓學生買來點鈔的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對人民幣有個初步印象。然后要求學生和家長一起到超市購物,使學生知道購物需要人民幣,并記住所買物品的價錢。上課時讓學生說說如何購物的,為學習人民幣作好鋪墊。課上又發揮點鈔幣的作用,讓學生充當售票員和采購人員,通過模擬購買不同價格,不同品種的物品,使學生在簡單的付錢、算錢、找錢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這樣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了,學習積極性也就調動起來了。
只有老師對學生動手能力培養這個問題的認識提高了,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學生的動手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