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觀察是作文教學的基礎。觀察可以收集很多作文素質;觀察可以讓學生的情感容入生活。一般說來,小學生以觀察是不夠的。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要加強觀察教學,指導學生寫好作文。
關鍵詞:小學作文 重視(方法 靜 動 綜合 激勵)
第一、指導學生認識觀察的重要意義
1、一般說小學生對所謂的觀察并真正地了解,他們總認為:觀察只不過是瞧一瞧,看一看而也。浮光掠影,一晃而過罷了。其實,真正的觀察其意思十分地深遠的。觀察是一種系統化,連續性的認識了解過程,從表象到內部結構,從色彩、形狀、事物特質諸多方面地一個不斷地了解認識過程,最終以認識其事物之本質為目的一個系統觀察了解過程。作為小學作文教學,語文教師就是要指導廣大小學生通過其觀察,讓小學生一步一步地觀察事物,認識了解事物,讓觀察的東西變成作文的有用素材,通過規范化的語言訓練,將其觀察的東西,變成為漂亮的作文作品,展示在人們的面前。最終目的——形成學生自己的自能作文能力。
2、從名人名家的觀察,認識觀察的重要意義。古人說:“文畫同宗,觀為上乎”。古代的人這樣認為:作文與美術作畫是同一個道理。觀察是作文與美術作畫的最根本的需要與基礎。觀察是作文與作畫的上策與最好方法。”中國在全世界有一幅古代巨幅畫作最有名氣。這幅古代巨幅畫作叫《清明——上河圖》,是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前的北宋王朝宮庭大畫家張澤端的宏偉巨作。其畫現在一半收藏在臺灣故宮博物院,一半收藏在大陸的故宮博物院。張澤端是北宋朝庭的畫師,他出生于山東諸城。他入宮之前,他的師傅握著他的手,語重心長地說:“你雖然馬上就要入皇宮,但是你可別了一件重要的學習呀!無論你作文,也還是作畫,不要忘記了——觀察,觀察,再觀察!要將觀察記在心里,記在你的筆記本本上??!”張澤端牢記師傅的教育,始終堅持觀察。張澤端無論在皇宮之內,也還是在民間野外,一直堅持觀察。有一天,張澤端正在皇宮里頭,東瞧瞧,西覷覷。突然,被幾個衛士抓了起來。說他是內奸、特務,天天東瞧,西覷覷的。抓到皇帝面前,搜出了幾本筆記本?;实垡豢?,筆記本上畫滿了“草、花、魚、蟲、山、水、云、林”?;实垡豢?,大喜道:“不是什么特務,不是什么內奸。而是一個大畫家呀!傳圣旨——嘉獎張澤端。他不僅可以在皇宮里觀察作畫,而且可以到民間野外觀察作畫!”張澤端也不辜負皇帝的厚望,一心一意潛心觀察,一心一意埋頭作畫。終于有一天,畫出了著名的歷史巨幅畫卷——《清明——上河圖》。
從大畫家張澤端潛心觀察,作畫成名的動人故事中,廣大學生認識到:“觀察是我們作文的起步,觀察是我們寫好作文的基礎。”
第二、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寫好作文。
在觀察教學中,我把觀察的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在觀察中學會觀察,收集好作文素材,寫好作文。
1、開展靜態觀察,掌握靜的觀察的方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指導學生觀察靜態事物。比如:觀察自己背的書包,自己的文具盒,教室里的課桌、黑板等等。指導學生觀察靜態事物要這樣來觀察:①觀察好事物所處的方位、角度、圖案、光彩;②要觀察記錄好書包、文具盒上的說明性文字。以此了解書包、文具盒在學習中的用途。
2、開展動態事物觀察,掌握動態事物觀察的方法。在作文第二課堂活動的教學之中,我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動態事物。比如:校園那些一花一草,隨風而動;天空的浮云,云聚云散;樹上歡躍的小鳥,鶯歌燕舞;水中的游魚,嬉戲穿梭。
動態事物的觀察,主要應該掌握這些方法:①動態中的角度,動態中的顏色;②動態中留下的聲音,動態中飄來的味道;③觀察者在觀察中的感想;④觀察中觀察者可以展開的聯想。
3、開展綜合性的觀察,掌握好綜合性觀察的方法。一般說來,綜合性觀察的難度對小學生而言,難度是非常之大的。不過,可以教,學生可以慢慢學習,終于一天會成功的。
在作文第二課堂教學之中,我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觀察,開展綜合性的觀察訓練。在大自然中,遠山的景色,樹林的蔥郁;古老的大石橋 ,象一把遠古存在之弓;小河邊上聳立的白塔,象一把古老的利箭;天空中飛翔的小鳥兒,在天空中自由 的歌唱。小橋、流水、昏樹、烏鴉、流水、人家,都沉浸在溫馨的靜色之中。這些景物在學生的眼簾一一浮現。我指導學生這樣來觀察:①一樣一樣的觀察,觀察有先后,記敘有先后;②觀察事物所處之位置、顏色、聲音、味道;③觀察事物之間所處的關系;④在觀察中觀察者可以展開豐富的聯想。做到觀察與聯想結合。
總之,在作文教學之中,我們要開展好積極的觀察教學活動,把那些有效的作文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觀察,收集好作文素材,為學生寫好作文打下堅實之基礎。
參考文獻:
劉良波、王志強、仁澤厚《在觀察之中,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2016年《小學生作文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