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中國教育部頒部的《地理新課程標準》強調指出:在地理教學中,要結合所學習的地理知識,結合第二課堂教學,組織學生參與鄉土地理實踐,為建設社會主義的家鄉作貢獻,這篇學術論文,圍繞學習地理,組織學生與鄉土地理的實踐,展開論述,為開展好新形勢下的初中地理提供了重要參考經驗。
關鍵詞:初中地理 新課標 重點教學(地形 氣候) 第二課堂(鄉土 考察 建議 報告 結論)
我們開展初中地理教育老家,現在可以說,好啦!由中國教育部組織頒發的《地理新課程標準》為我們開展好初中地理指明教學的方向?!兜乩硇抡n程標準》強調指出:“在地理教學中,要結合所學的地理知識,結合有關的地理第二課堂教學,組織學生參與鄉土地理教學實踐,為建設社會主義的家鄉作出應有的貢獻。”我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學中,遵照《地理新課程標準》的指導,遵照《地理教學大綱》的要求,認真制訂出《學生參與鄉土地理運用實踐教學計劃》。計劃主要抓著兩個方向開展教學。其一,開展好鄉土實用地理教學;其二,組織好學生參與鄉土地理運用實踐教學實施。
第一、開展好鄉土實用地理教學。
我通過整合地理知識,把開展好鄉土實用地理作為一個重點教學來抓。A點,開展好地形地理教學。地形的形成從地理學的觀點來看,主要是若干年前,由于地殼的劇烈運動,才形成了不同的地形。從彭山區的地形來看:有高山,如江口仙女山一帶,如天公山一帶,靠近牧馬山山脈一段。這些屬于山丘地形。從岷江河畔,從城區周邊來看,屬于成都平原性地貌。從氣候地理來看:彭山區的氣候由于受山地、河谷流域影響。平原區氣候較為溫和,山丘氣候較為寒冷。古話這樣說:“十里不同天”。這句古有的民諺揭示出彭山區的氣候受不同地形的影響,有“早晨落雨趕不得場,太陽一出就趕場”。“東邊日出西邊雨,一個地方兩天氣”。讓學生懂得受地形、地貌之影響,隨著四季輪轉,氣候隨著在變換。人的生活,農作物的種植都要重視氣候的變換的影響。比如,水庫放水,池塘放水就要研究水放出的溫度。水庫放出的水,由于水庫水儲藏深,底層水放出來就會讓秧苗凍壞,爛秧。而水庫的表層水,池塘的水表層溫度較高,放出來的水就不會使秧苗凍壞。這是一個地理知識方面科學的問題,開展鄉土地理實踐,要結合鄉土具體情況,了解好地形、地貌、氣候的聯系。B點,結合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開展好整合地理教學,信息技術的實踐與運用。我與初中物理教師密切配合,讓物理教師在物理教學中指導學生掌握電腦、手機、北斗測量儀技術。隨時可以收視鄉土本地的氣候、地形、面積情形,學會運用現代技術的儀器,電子設備為鄉土地理服務。C點,教育學生,運用地理服務于鄉土地理中,要吃苦耐勞,實事求是,不可以弄虛作假。在鄉土地理實踐中目的是運用、實踐、服務。關鍵要依靠村、組干部,依靠回鄉知識青年,才能在地理第二課堂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
第二、組織好鄉土地理第二課堂活動實踐實施。
我將全班學生組織成10個實踐活動小組。每四個人為一個活動小組,自主選出組長。帶好相關實踐設備。如:北斗測量儀器,手提式電腦、手機、自制的地理方面的用具等。帶好觀察筆記,記錄好相關數據,為寫好實踐調查報告作好準備。A點,利用暑假,深入鄉土,開展鄉土地理實踐活動。在地理教師的具體指導下,10個實踐小組在暑假中,展開了具體的實踐活動。比如,學生都能自制的風向儀,測量出不同的風向。用溫度計測量出鄉土中的不同時間、地點、不同地形的氣溫,并且作了具體數據的記錄。10個實踐小組的學生在組長的帶領之下,紛紛與家長,與回鄉知識青年,與村組干部,與有經驗的老農民加強了聯系,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與幫助。B點,寫好實踐調查報告,開學后加強口頭與書面的匯報。暑假一過,在地理課中,組織學生首先在實踐小線中匯報。一是口頭作匯報;二是作書面匯報。每一個學生知心朋友交出自己寫出的書面《鄉土實踐調查報告》。其次,在地理課中由10個實踐小組選出一個代表,在班上匯報。大會中匯報整個小組《參與鄉土地理實踐調查匯報》。代表要一一上臺匯報。有些小組代表還在黑板上,自制的課件放入多媒體,在電腦大屏幕上展示出實踐鄉土地理的真實視頻錄音、錄像。匯報場面十分熱烈,十分感人。通過班上匯報,我們得出良好的幾個結論:
其一,地理知識有學頭,初中學生完全可以學習好地理知識。地理知識在現實鄉土中十分重要。我們初中學生應該努力學習好地理知識。
其二,地理教育教學,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為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為振興鄉村戰略服務,為偉大的鄉土家鄉服務。學用結合,同時我們的地理教學只有深入第二課堂實踐,才會有教學的前途,才會讓初中地理教學活起來。
總之,初中地理教學結合開展鄉土地理教學是一種提高地理教學質量的好方法,好途徑。
參考文獻:
劉學軍、張光建、陳建倫《開展鄉土地理實踐是一種好的教學方法》2016年《地理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