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是學校美育的主要途徑,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有獨特作用。教學上,不同的教育觀念產生不同的教育方式與不同的效果。
關鍵詞:美術 教育方式
情感性是美術的基礎品質和基本特征。由此產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參與文化傳承,發展形象思維能力,在全面發展中形成個性品質。這些方面不單是學得一些繪畫本領,而是對人生有普遍思想影響。在教學中,如果重視了這些素質的發展,那美術就健康發展,否則美術就如蒼白一片。這不是危言聳聽,在應試教育盛行時期。美術被視為豆芽課。常常被其它學科擠占,學校在美術上的投入也廖廖無幾。如同畫素描、油畫、裝飾畫、速寫、名作;人物頭像,幾何體石膏;靜物教具,有關這些的必須設施,如紙墨筆硯,專用畫室,都很缺乏。而現在的中學,特別是城里的中學,這些都是得到了重視,都加大了投入,這是有利于發展美術教育的。
一、教學方法評析。教師甲,課堂上將作畫的模擬畫或實物擺放在講臺上,以注入式的教法,講了一些作畫要領,就讓學生作畫。老師巡回看看,蜻蜓點水般地偶爾說一兩句。比如素描,這里亮一點就好了。至于為什么好一點,再也聽不到指點了。“那里臟了”至于為什么臟了,學生也不得而知了。從這位老師的心里以為每個學生都是心有靈犀一點通?;蛘吒纱嘁痪湓捯部梢圆恢v,畫畫嘛學生練練就可以了。至于那個別的對美術有特殊愛好的學生,則個別指導,或向他們推薦城里的美術培訓機構。
評析:這種教法只是把美術課作為可有可無的課,只要該講的基本理論講了,至于學生畫得如何,程序走過也就完成了任務。這是應試教育的形式,因為美術不列入高考的總分范圍,所以無須怎樣教,所以學生既形不成美術科學性學習方法,也領悟不到美術蘊含的美育魅力。成了一個單一的經驗作畫人,老師也是以驗驗評畫的經驗人。過程中,沒有培養發現問題的能力,也沒有啟發提問探索的積極性,僅是畫畫練一練而已。
教師2:這節課是培養想象力。憑自己的生活經驗,作一幅山水畫。山水 畫的結構、色調,可以向老師提問題,老師可作理論上的啟發,具體操作,自主探索。學生的畫作好了,下課了,作業交上來了。他不象前面那位老師,作業都不收,僅讓學生畫一畫,練一練而已。而是仔細觀看了學生的作業,挑出了有代表性的在下節課進行講評。講評中注重學生是否帶著熱愛大自然的熱烈情感作畫。沒有情感的畫與有情感的畫,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講評第一幅畫,畫面是這樣布局的,遠處是幾座高聳的青山,山前是一條河流,河水清澈,青山的倒影,色彩清晰,山上一遍蒼翠,山下有一排房屋,白墻壁,橙黃的房蓋。房屋周圍是花的圍欄。近處有一只漁船,一個漁人在船上曬網,自己坐在船上悠然自得地望著前方。前方清澈的河水,再遠青翠的山巒,白墻的房屋,圍欄似的花簇,山的上面,藍藍的天空飄著幾朵白云。畫的題字是“回來了,家鄉的美景”。他把畫掛在黑板上,讓同學們反復觀察,聯想,想想看后有何感受。家鄉美嗎美在何處。“回來了家鄉美景”這題字有何深刻意義?同學們都認為這幅家鄉美景圖畫得不錯,有幾個優點,一是結構美。遠山近水,近景是漁船網,漁人,遠山作為遠景處理含有豐富的內容,房屋、花、山的蔥綠。而且山上面的天空會給人以空靈感,水面給人以開闊感,遠近結合,天空水面相映,漁船漁人為畫的思想靈魂,使這幅畫充滿情感。對題字的感悟討論,目的是引起學生對社會環境的關注,引起想象的發揮。想想看,回來了家鄉美景。這說明在這之前,家鄉的美景不存了,哪兒去了呢?結合這些年的社會變化,回想在環境方面發生的重大事件,不難看出,作者是說前些年家鄉的環境,被那些只顧經濟利益的企業主們,亂排污水,使河水變得污濁不堪,水中魚兒無以生存,哪還有打魚人下河打魚呢?畫面上,曬網,說明魚網已立下汗馬功勞,將其洗凈曬干,以利再戰。漁人悠然自得的樣子,說明已是滿載歸來,樂在其中。望著前面,山明水凈。要是在往年,四處煙囪林立,霧霾彌漫哪有這么明凈的景色啊。天不藍水不清,一無白壁黃瓦的安居,更無花兒的笑顏。這幾年,黨中央下了決心,決心治理環境,工廠該關停的關停,減少廢氣排放量,減少廢水亂排?,F有見成效了,家鄉的美景又重現了。所以這幅畫表現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對環境治理的關心。即使現實中,家鄉的河水還沒有完全變清,魚兒還沒有快樂的游動,這也是對徹底治理環境的一種美好的愿望吧??梢灶A見,這種愿望已經實現或正在實現。由此還可以看出美術不僅使審美能力,繪畫技能得到訓練,而且也陶冶了情操,在提升人的素質上起到了獨特的作用,而這些,只有以素質教育理念為指導,采用生動活潑的方式才能達到目標。
他出示的第二幅畫是一塊巨石旁邊斜生一棵松樹。松樹老而蒼勁。石頭是粗糙而直立,石身有豎著的溝壑,深深淺淺,象是飽經風雨的見證。石松背景是朦朧的高山與飛瀑。襯突出它是叢山峻嶺之中的驕傲。在石松與背景之間的廣闊空間里,有兩三只山鷹在云中盤旋。老師又讓同學們思考這幅畫的意義何在。通過討論,形成了共識,這幅畫是以松襯石。松是經風雨而堅強挺立的精神象征,而松之側面的石頭筆直挺立,也就是具有與松樹一樣的精神。風吹不倒,雷打不動,巍然挺立。這是對石與松的贊美。表達了作者以石松為精神寄托的人格寫照。是一幅具有象征意義的畫。這也說明了學生在創作美的過程中,進行人格的自我提高。這又美育塑造人格的又一例證。
評析:這種對學生作業的評講方式,是以實踐為依據,形象具體,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想象力得到了培養。
美術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只要有利調動學習積極性,都可以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