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文章寫作中,若采用第三人稱來寫,則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用實寫法。因為第三人稱可以不受限制地任意活動,上天入地無所不能。若采用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來寫,則很多場面都不可能實寫,因為要受到活動的限制,視野就所不能及了。這樣就要運用虛寫來配合,使其虛實相生。
關鍵詞:作文 虛實相生
看下面的例文:
《川南行》我的家鄉在成都北面,對成都南面的城市和農村,我長這么大從未去過。我快初中畢業了,今年暑假,我約了同班的幾個同學打算騎自行車游川南風景。我們給成樂老路以每小時20里的速度前行。沿途觀察左右的風景。過了新津大橋,就望見了叫著堡子山的地方,山上樹木甚少,但山勢險要,一個個向外凸著的山勢,象用鑿子鑿出的一個個雕堡。我想這也許就是山之得名吧。這里有一個故事我早就聽爺爺講過,他說他也不是親歷,也是聽再老一輩的人講的,那就是解放大西南中的堡子山戰斗。話說當年解放軍解放了新津縣城,引來了土匪的圍攻。解放軍在城外迅速占領了堡子山。陣地布置就緒,機槍手、單槍手、手榴彈一應俱全。來了,來了,土匪來了,來到山下了,黑壓壓一大片,是解放軍數倍人數。他們想從側面攻上山來。這時解放軍居高臨下,一齊射擊,一時間槍聲、手榴彈聲,響成一片,真是槍林彈雨,硝煙彌漫。只見土匪們象潮水般的垮了下去。抱頭鼠竄。解放軍大獲全勝,沖下山來乘勝追擊,徹底干凈的消滅了這股土匪。我們在堡子山下的一個茶館里小息,我向同伴們講起這個故事,他們都提議上山去參觀一下。我們于是把自行車寄放在茶館外,往山上走去。幾經迂回,登山了堡子山。從山上向下看,呀,真是人間險境,也算是人間仙境。前面的江河滔滔滾滾向東流去,山下公路上的汽車如螞蟻般的行著。只是螞蟻太慢而汽車很快而已。剛才那茶館象一個小棚子伏在地上,冒著香煙般大的炊煙,這么險要的陣地,土匪們還要雞蛋碰石頭地往上碰。真是自不量力,飛蛾撲火自取滅亡。再看看當今新津城,豪華的大廈林立,各種車輛絡繹不絕,與幾十年前的貧窮落后相比,真是換了人間。下了山,我們又繼續騎車前行,騎行到距離彭山縣城不遠的觀音鄉地盤,聽見一陣嗡嗡的叫聲,一看是一架教練飛機,從南面天空飛來,越飛越低,被樹林擋著看不見了。啊,這兒一定是一個飛機場,我們又停下來小息,向當地人打聽,果然有一個飛機場叫觀音飛機場,是解放前國民黨修建的。我們都乘過飛機,見過飛機場,所以我們不打算走近去看。在我們的腦海里,那飛機場一定比雙流的國際大飛機場小得多。但也有二三千米長,三三百米寬。兩邊停著小型戰斗機。這里是專用培訓飛行員的場所。時間已十二點了,我們率性就在這路旁飯館用午餐,加足“油”,準備下午再出發。評析:這篇短文,用的就是虛實相生的寫法。以幾個人相約騎車江南旅行,這是實寫。沿途對堡子山戰斗的回憶是虛寫。后面對觀音機場的推想場面又是虛寫。因為堡子山戰斗已過幾十年,不可能再現,只有虛寫。對觀音飛機場,因乘過飛機見過飛機場,不打算親自去看,只憑推想寫出即可。借著虛寫,就豐富了沿途風光的內容。不顯單調了。
又例《賣水果的農民》星期天,我去城里買書。路過一個公路邊,看見一個農民在那里賣水果。他賣的是地瓜,他的地瓜又大又甜。據他介紹,這是新的優良品種。地瓜要種在大土里才長得又大又甜。我問他什么叫大土?他說就是那種用淡紅色巖土風化而成的泥土。這種泥土沾性不很強又透水,很適宜地瓜的生長。這位農民大約60歲,穿一身牛仔布服裝,軍用膠鞋。濃眉大眼,紫黑皮膚透出健康的氣息。他不一會兒就賣完了一大筐。臉上綻放出滿意的微笑。這時,我從他的身上仿佛感覺到了他的家的狀況。他是一位能干的農民,一定把一個家收拾得巴巴實實的。一排農具擺放得整整齊齊。一部懇土機放在地壩邊上。幾袋化學肥料放在偏屋里。中間堂屋里擺放著電視機,沙發。偏房外面有一個小棚,里面放著自行車、摩托車???,他今天就是騎著摩托車出來的??鹱友b滿地瓜,摩托車后面一邊掛一個。少說也有二百斤。以每斤2元計算,今天要賣400元。他說他的兒媳都在外打工,早出晚歸。有一個10歲的孩兒在念小說??梢韵胍?,他的孫子放了晚學回家,叫一聲爺爺,說星期天,學校要組織學生旅游,一人交100元錢,爺爺一下就從口袋里拿出100元交到孫兒手中,說拿去交吧,好好的玩,但要安全。多好的爺爺啊,勤勞、樸實、慈愛。這樣的農民就是山區人民的寫照。評析:這篇短文也是用虛實結合的寫法。實寫是路旁所見的農民形象,虛寫是對他家景況的推想。有了這些虛寫,就使這位農民的內涵豐富起來,形象豐滿起來,顯出情文并茂。又例《一果蒼松》,在我家的對面的一塊大巖石上,有一棵高大的松樹。粗大的桿,茂密的枝葉,給人一種蒼勁挺拔的形象。這樣的松樹,使我產生了假想,這堅硬的巖石何來的養料與水分。它的根緊緊地抓住巖下,把細而硬靭的根深深伸進巖石縫隙,直伸到豐富的水層,不然他從哪里吸取營養呢?它的枝葉一定也非常靭而剛勁。那夏天的雷雨,冬天的嚴霜也奈何不了它呢?評析:這篇短文中,對松樹根葉的推想就是虛寫,有了它,就使讀者對松的認識豐富起來了。
參考文獻:
《中小學生作文方法》黑龍江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