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的社會也處于了知識經濟時代,新的時代必須要有新的精神與力量,所以改革是必然趨勢。同時,它也是這個時代所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這就為我們這個時代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以適應新時代的需要。新的時代需要新的教育,創新性教育不僅是體驗教育工作者的教學水平高低的標準,同時也是推進語文教學改革和素質教育,以及實現現代化語文教學的迫切需要。因為國際上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科技實力的競爭,所以我們要優化人才資源就需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
關鍵詞:中學語文 創新能力 課堂教學 互動
前言創新教育是現代化課堂教學的重點,我們應該把創新教育滲透到每一個學科,特別是百科之母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去,這就需要我們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下苦功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不斷挖掘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下面我就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構建創新語文課堂?談一談自己的幾點認識:
一、激發創新興趣,增長求知欲
(一) 興趣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
大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這就說明了興趣的重要性,興趣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如果學生在學習上無興趣,情緒不高昂,那么這節課的課堂效率就大大降低,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厭學的情緒,顯然這是不利于他們的學習的,在課堂中就浪費了大量寶貴的時間。反之,若是老師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帶著興趣主動去嘗試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并且進行創新性地學習,他們就能從學習中獲得成功感并且增強創新意識。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養成主動思考問題和自主創新的習慣。
(二)自主創新,不吝嗇鼓勵表揚
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性地創新學習。教師通過讓學生自由學習,引導他們自己探索課本中的知識,從中發現問題,并從問題中獲得新的體驗,還可讓學生分小組合作交流,完成解決問題。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又養成了動手、動口、動腦的好習慣,從而提高了他們的語文表達能力。
其次,教師要認識到肯定與表揚的重要性。教師要選擇有利的時機進行表揚,哪怕是對于學生的一次創新性回答問題是錯誤的,我們都可以從他積極回答問題的態度上進行表揚。一句贊揚的話,一個鼓勵的眼神可以改變一個學生一生。作為教師只要以一顆寬容的心循循善誘,就能喚起學生積極向上的火花,讓學生帶著滿足感,在學習上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總之,興趣與求知欲是分不開的,正是因為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生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學生才能走進知識的殿堂,才能在迷境中自主探索。這樣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的能力。
二、以人為本,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一)讓教育走向開放式
以人為本,它是現代化的教育的科學理念,它體現了現代教育人性化的特點。它既尊重了學生的情感又培養了他們的審美情趣。一直以來,應試教育成了學生們身上解不開的枷鎖。這種教育與現代化社會是格格不入的,學校的教育應該由封閉式向開放式轉變。特別在中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需要體現人文科學,以人為本,因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而我們有些教師采用機械式教育、奴性教育,片面地追求升學率,只管“照本宣科”,不管學生是否能接受。學生因此變得懶散、不愛動腦,想象力就被徹底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意識無法得到激發,怎么去張顯他們的個性呢?所以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發揮學生的主導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引導為主,以講解為輔,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還學生一個寬松的創新環境
和諧的教學氛圍有利于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能力。我們要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多討論問題,讓學生主動參與,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作為教師應該組織、引導、幫助學生合作學習。讓師生之間真正地互動起來,這們才有情感的交流,才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在課堂上扮演的是朋友與伙伴的角色,這體現了民主、平等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處于支配地位而不是被動學習的奴隸,主動學習能夠激活靈感,讓他們在腦海中形成大膽新奇的想象,在課上他們才能與老師同學自由輕松地交流內心的見解。這樣既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又讓師生之間的合作變得輕松愉悅。
三、鼓勵質疑,積極探索
青少年時期的學生們思維非?;钴S,他們對身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豐富的想象力。如果我們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善于利用他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并加以正確引導,就對我們的教學和學生的成長大有益處。怎么做呢?就是鼓勵他們在課堂中大膽質疑,這些新奇的問題會讓這一堂課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多姿多彩的課堂充滿了趣味性,將會吸引更多的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課上,以此來培養了學生動腦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如在教授《愚公移山》一文時,我先板書課題,讓學生看這個題目,再提問:通過題目,同學們能獲得哪些信息,你們還想知道哪些信息?個別學生看題目后,馬上就能答出:主人公——愚公,事件——移山。還有的學生就會舉手提問:“我還想知道愚公為什么要移山?他是怎樣移的山?他移山成功了嗎?除了主人公愚公外,文中還有其他人嗎等等的問題。”這樣平時不專心聽講的學生的興趣也一下子來了,借此機會我們就可以一同走進課文,熟悉文章后,就讓大家分組討論回答問題,還可以采取搶答的形式,這樣就讓我們的課堂氣氛活潑生動起來,不僅讓老師們遠離了呆板式教育,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導地位,而且也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運用這種鼓勵學生質疑法,它使整篇文章的教學目的也達到了。對于他們的回答我們要給予肯定和表揚。在講到故事的神話結尾時,有的同學又會提出:這個故事可不可以不用神話結尾?這是教師意想不到的問題,教育需要智慧,我們可以靈機一動,反問這個學生:你認為還可以怎樣結尾?只要他言之成理即可,還可讓其他學生發表不同的看法。這樣師生與生生之間的充分交流就讓大部分學生得到展示的機會,為他們具備積極探索精神提供了平臺,也就達到了創新性教育的目的。
四、打破常規教學,拓展創新領域
創新性教學重在創新又重視個性教育。創新的重點又在于求新。傳統的語文教學表現出了很多弊病,教師以書本為主,把書上的知識死搬硬套給學生,這樣顯得整個教學課堂毫無生氣,學生聽得索然無味,毫無學習積極性,這還有什么教學質量可言呢?要提高教學水平,就要深化教學改革,它的實質就是倡導素質教育,那么教師就要打破常規教學,發展創造性個性教育。
總之,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的方式很多。作為教育工作者應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根據中學生的特點,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中的主導地位,鼓勵他們擁有創造性的設想,才能培養他們發散性思維,自主學習,自主創新的能力。
參考文獻:孔華《淺談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創新》《語文學刊》 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