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自然科學。無論是核物理到生活用品物理(如電視、電冰箱等),也還是航天物理。這些方面都離不開物理學以及專門人才。我們的國家發展是一日千里,日新月異。今天的中學生學習好物理,將會成為今后祖國建設方面的人才。我們要教育學生:樹雄心,立壯志,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這個偉大理想而努力學習好物理!如何教育學生進行物理教學?在這里,談談我的幾點看法和做法。在今天互聯網的情況下,如何開展創新思維的培養呢?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并激勵他們學習
興趣是人們了解某事或喜歡某事的傾向。這種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聯系著的。學生的學習,特別是有些初中生,由于他們有了一定的,但又不很強的辨別、判斷和思維能力,他們對每個主題的學習主要基于興趣。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F代教育學認為:“學習興趣是教育學,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教育原則”。著名教育家程宇先生說:“在某種意義上說——學習興趣就是一種學習動力”?,F代青少年初中學生有一個心理認知特點,在學習中一旦有了學習興趣的吸引,他們就會千方百計地去學習。離開了興趣之激發,學生的學習就會變得無精彩,甚至還會反感。因此,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之中,我們的物理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習興趣之激發與培養。
二、營造民主,平等,輕松的氛圍,讓學生敢于思考,敢于說,敢于做
在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下,教師經常出現在具有神圣不可動搖的“權威”的學生面前,這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形成了無形的壓力。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觀念,改變“教師尊嚴”的師生關系,與學生建立新的,平等的,民主的,和諧的關系。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可以平等地與老師交談,互相尊重,而不是處于不利地位。那么物體在天平的左盤里,右盤放的是砝碼。當天平平衡時,物體的質量等于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加上標尺上游碼所對應的刻度值。有一個學生提問:如果物體放在右盤上,砝碼放在左盤中,是否可以測量物體的質量?學生議論,各說不一,教師不作結論,讓學生實驗,自己找答案。學生通過實驗后得出結論:如果物體放置在托盤天平的右盤上,則物體的質量等于左盤中的砝碼總質量減去標尺上游碼所對應刻度值。教師是課堂民主平等學科的長者,是學生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指導者。民主、平等、輕松的學習氛圍將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學生的創作。
三、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開展創造性教學和學習
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去揭示問題的本質,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當在標準大氣壓下進行托里拆利實驗時,在玻璃管中的汞柱穩定后,管內外的汞表面之間的高度差為760mm。問題1:當玻璃管傾斜時,管中的水銀柱會變長還是變短?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是多少?2.將玻璃管插入水銀槽再深一些,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會改變嗎?3.從水銀槽中提起玻璃管,不要離開水銀表面,管內外之間的高度差異是多少?4.將一些汞倒入水銀槽中,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是多少?5.如果在玻璃管頂部鉆一個小孔,水銀柱是上升還是下降?6.在實驗過程中,少量空氣殘留在玻璃管中,那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會變化嗎?變大還是變???給學生進行了五分鐘的小組討論,然后老師評估了每個小組的結論。這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施教之功,貴在引導。在初中物理教學之中,我們要改革教學方法。比如,廢除“滿堂灌”、“填 鴨式”的教學方法。提倡:自我學習式,合作學習探究式。讓我們的初中學生在物理學習中,成為學習物理的主人。比如,在具體的物理教學中,把學習中的“問題”交給學生自己去解決。教師只能起一個點撥、指導、牽引之作用。例如,在討論物體的上浮和下沉條件時,請專注于創建問題場景并引導學生提問。有些同學提到:1.漂浮在水中的物體,置于煤油中會是怎樣的狀態?2.在水中漂浮的物體,使用什么方法讓它下沉?3.在水中下沉的物體,使其漂浮的方法是什么?4.鐵沉入水中,也能沉入水銀中嗎?5.固體在液體中漂浮和下沉的條件是什么?學生積極思考,有不同的意見,并有強烈的參與感。通過老師的指導,讓學生了解對象的本質。讓學生的思維從一個角度轉移到另一個角度,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意識。
五、一題多變多解,培養創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學之中,一定要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著名教育家松梧林先生這樣說:“有水平的教師不是把知識灌給學生,而是把科學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物理教師應該把物理自學法,實驗觀察法,物理課外閱讀法,教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自學物理的自能能力。如:有一個木塊,體積為100立方厘米,漂浮在水中,浸入水中的體積是80立方厘米,所受浮力是多少?教師等學生回答后,接著提問:木塊所受的重力是多少?木塊的質量是多少?木塊的密度是多少?如果將其置于另一種未知液體中,有四分之一的體積會露在液面上,則該液體密度是多少?做到一題多變。又如:質量為26.7克,體積為6立方厘米的銅球是實心,還是空心的?引導學生從比質量、比體積、比密度三種方法去解。
參考文獻:劉其亮、吳觀華、李大軍《積極開展好物理課中的創新教育》2017年《物理教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