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金秋時節來到運城、當你駕車穿行于雙嶷山腳下的蘋果循環園時,你準會感覺進入了果的世界、樹的海洋,猶如進入《西游記》里的花果仙境一般,一輛輛滿載豐收的“電蹦子”(電動三輪車)在你的身邊往來穿梭、果農們一張張豐收的笑臉燦爛飛揚、粉嘟嘟的紅富士蘋果更是讓你眼紅口饞。
近年來,運城果業發展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以實現果業收入翻番為目標,大力推進果業規?;N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化建設,努力把運城建設成黃河金三角區域最大的優質水果生產基地,最大加工水果生產基地和最大的出口水果生產基地。”
優化網絡建設
促進產業發展
“供:臨猗紅富士5噸1.8元出售。”“運城—2012年8月22日---紅富士—1.5元。”只要登錄運城果業信息網(
http://ycfruit.com/),供求信息、市場行情等在這里都可一目了然。果農和企業通過網絡平臺,即可捕捉市場信息,促進果品銷售,為水果生產、加工、流通各個環節的主體提供及時準確的市場信息,及時引導了果業生產發展和結構調整。
運城果業發展中心的負責人表示,“產業要發展,信息是關鍵。所以,我們把信息網絡建設作為工作的重點。目前,我們已在果業系統建立起了果業信息網,并在水果主產地鄉、村都設有水果信息聯絡員,還幫助一些運銷大戶、專業合作社創建了網站。”
同時,該中心與農業部、省農業廳建立了市場信息服務聯系平臺、創建了網上交易平臺,定期進行價格報送、信息發布、銷售形勢分析,實現了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同時建立自己的水果銷售網頁,大力開展網絡營銷。據了解,目前,運城市每年通過網絡營銷的蘋果數量已達到8萬噸。
記者在采訪時,還經常聽見當地農戶討論“我從農廉往網上看到???”,當前,農廉網已經成為運城市農民了解和掌握信息的一個重要的平臺。為給全市農民朋友提供最新的、有效的信息,運城市果業發展中心還積極的完善了農廉網的硬件設施,確保農廉網常態、規范、科學運行和網上信息完整真實,并及時解答果農問題,充分發揮陽光農廉網在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推進小康社會建設等方面的作用,為全市果業的提質增效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注重技術培訓
提升果農素質
2012年3月18日,臨猗縣角杯鄉的政府大禮堂前人頭攢動,禮堂里坐滿了從四面八方趕來的果農,憶起當時的情景,負責組織培訓的相關人員告訴記者,“原計劃組織200人,沒想到一下子去了400人。”
“農村勞動力素質高低在農業現代化成長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運城果業發展中心始終把果農培訓工作作為工作重點,常年組織果業科技服務團成員深入果業生產一線,采用“面對面、手把手、園接園”的方法,提高果農技術素質、管理素質、營銷素質和心理素質。
該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近幾年來我們已累計培訓近5000多場次,累計培訓果農達50萬人次。同時,先后邀請了中國農大、西北農大、河北農大、北京林科所等專家、教授為果農舉辦果園病蟲害防治、矮化栽培和果園機械使用等培訓會,并組織業務骨干和果農代表赴日本和北京昌平、三門峽陜縣、陜西白水、甘肅天水、安徽碭山等地參觀學習,促使果農改變落后的陳舊觀念,樹立商品意識、名牌意識、科技意識,收到了很好效果。”
此外,為進一步提高果農科技水平,運城果業發展中心還與中農樂合作社聯合創辦了《果業科技與信息》報,及時為果農提供科學技術和產銷信息,幫助果農更新觀念和解放思想。報紙的發行量由最初的1萬份達到目前的5萬份,覆蓋范圍已達渭南、三門峽、臨汾等地,該報已成為黃河金三角區域果農學習技術的園地、更新觀念的窗口、產銷結合的紐帶、邁向市場的橋梁。
規劃院區建設
創建果業合作社
為了給轄區農戶提供優質的資源環境、促進當地農業快速發展,運城市果業發展中心按照不同區域、不同品種、不同模式及不同技術措施規劃建設了十大示范園區,幫助果農在全市建立了1000多家果業合作社,共吸納果園98.69萬畝,覆蓋農戶約89626戶。并支持合作社注冊品牌近50個,年訂單銷售7.81萬噸,充分發揮了合作社內連基地,外聯市場的作用,打造了產供銷一本化的服務平臺。
尤其在加快果業土地流轉經營上,鼓勵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使一些果業能人或合作社、公司租賃到大片的土地,成為蘋果生產大戶,甚至成立果業生產公司,發展為采摘、休閑、觀光等于一體的果業莊園。
在果品的品牌塑造上,該中心注重打好三張“牌”:把運城水果融入到運城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中,打好文化牌;把運城水果和名人結合起來,利用名人吸引市場眼球,打好名人牌;在水果外觀、質量和包裝上下功夫,給產品植入健康的理念,打好消費牌。該中心的這一系列措施為運城蘋果業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加大品牌宣傳
拓寬銷售渠道
運城目前有水果面積325萬畝左右,總產量達到49億公斤。其中蘋果225萬畝,產量34.5億公斤。所以,銷售作為最后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因為銷售的好壞是決定果農增收的關鍵。
運城市果業發展中心“因地制宜”,積極支持果農在水果主產鄉村自發形成產地市場,實現了銷售不出村不出鄉,方便果農。在該市的臨猗、萬榮、平陸等水果主產地,自發形成的產地市場約100多個。這些產地市場有場地、有組織、有固定的客戶,極大地促進了當地水果的銷售,方便了果農銷果。
為了擴大當地水果的知名度,中心還積極組織一些果品加工、營銷企業、合作社參加了一系列國內外水果展示展銷會、推介會;在北京、太原、上海也分別舉辦了運城蘋果文化節;通過中央電視臺農業頻道,大打“運城蘋果”的品牌宣傳,擴大運城果品知名度,提升市場競爭力;組織人員多次赴長沙、北京、上海等水果市場考察、協商、談判,與多家市場聯建了“運城果品直銷市場”。并與武漢、北京、重慶等大城市的超市是實現了農超對接,實現了訂單銷售。
2012年該市水果在超市營銷約50萬噸。果品出口數量也由2002年的3萬噸達到目前的8萬噸,出口國家已由周邊國家發展到澳大利亞、美國等國際高端市場。果業總產值達到95.6億元,農民人均果業收入達到了1600余元,約占農民人均收入的25%。蘋果種植已成為全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運城市已經迎來了果業發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