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習化學需要動機,動機來源于興趣,興趣來源于需要。一個人對生活中的現象熟視無睹,對生活知識無所需要的人,是沒有學習興趣的。所以,揭示生活中的化學現象,讓學生產生知識的需要,會激發對課堂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生活化學 課堂興趣
學生處于讀書階段,在家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少數學生不是這樣),遇到因使用化學物質失誤而危害健康乃至生命的事,并不常見。有的也只發生在別人身上。如果把這些諸多的現象收集起來,足以讓不重視化學學習的學生大吃一驚,從而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與動機。這一方面,曾有的化學老師就是這方面的有心人?,F將收集的案例展示于下:
案例一,某農民在自己家旁的水池里養魚。由于水池不大,魚生長緩慢,平常不捕捉,待有客人來才捉魚招待客人。他養在池里的魚也不多,也就幾十條魚而已。養了半年,有位客人來了,他捉了幾條魚吃了,無事。年底,又有客人來了,又捉了10條魚,不料,竟想不到的事發生。主人客人紛紛中毒,全部住進醫院,其中2人生命垂危。公安局調查原因,無人投毒,是什么原因中毒呢?食魚是原因,魚本身有毒,就成了定論,魚之毒從何而來,原因終于查明。警察一一解釋原因,這位農民經常去田里、地里使用農藥噴灑莊稼或野草,擔著藥桶去,空著藥桶回,但總在這塊池里把藥桶洗干凈拿回去。每次殘留很少的藥物在池子里。魚兒也每次吃到一點點,他不僅不會病死,還慢慢地形成了抗藥性,半年時吃的那次為什么沒有人中毒。半年時間在身體里累積的藥物殘留還達不到毒到人的分量??墒丘B了一年的魚,積累在魚本內的農藥就足以使人中毒了。魚是慢慢吸收農藥的,由于抗藥性不會中毒死亡,而人不是慢慢吃進某一藥物的,體內沒有對那種藥物的抗藥性,因毫無抵抗力而中毒了。體質弱的還生命垂危。
這則故事里有生物知識,也有化學知識。怎樣安全使用農藥,怎樣避免危害健康的事故發生。如果那位農民對農藥成分十分了解,并保持高度警惕,就不會造成悲劇的發生。
案例二,有個小超市老板,有一天途徑一個地攤子,這地攤是推銷洗滌劑的。只見他當眾倒出一點洗滌劑在裝有水的盆子里,把一件十分臟的手帕放進盆子里,不到5分鐘,手帕就自動變干凈了。嘿這洗滌劑真有神奇功效。于是買下了所有洗滌劑。但當顧客從他的超市里買了這種洗滌使用后,卻沒有這種特效,紛紛退貨,他只好全部降價處理。虧損慘重,這位超市老師為何會上當呢?他水懂化學知識,這類化學反映是有的,但反應這么強烈的化學藥品如果手上事先沒有特殊防護措施,是會損及皮膚的,也會損壞衣物,大大降低使用壽命。所以一般正規洗滌劑產品只是去污性能強而已,不會有魔術般的效果。再說如果制出這類產品,其成本很高,不會與其它產品一樣的價格出售。這個地攤老師是當眾演了一個化學魔術,手上事先涂了防護藥物,他的手才沒有受傷,手帕雖壽命降低,但不會馬上損壞,所以騙過了消費者,推銷了產品。
案例三,某老年病人,因長期消化不良去看醫生。醫生說他缺乏胃酸,開了補充胃酸的藥。叫他不要吃含堿多的食物,但他對皮蛋十分愛吃。有一次竟吃了9個皮蛋。結果幾天吃不下飯,因免役力下降而產生并發癥,終因堿性過度而招致身亡。造成原因,他化學知識缺乏,不懂皮蛋是由草灰為主要原料包裹蛋的外殼制成的。草灰含堿,制成的皮蛋也是堿性的,一次吃得太多,大量與胃酸起中和反應,嚴重消耗了胃酸,所以失去消化功能釀成悲劇。
案例四,驅鬼騙術。某農村,一戶人家的病人,久治不愈,別人給他請來了個驅鬼的劉端公。端公進了屋,裝模作樣四周搜尋一番說,你家病人平時不信神靈,不敬神靈,今日遭遇邪魔了。主人連連賠禮,大師快快施法吧。我付重金,等我丈夫病好了,我一定對你敬神。這時,只見端公在地上擺三張黃張,一張畫著神,一張畫著人,一張畫著鬼(鬼最易畫,反正沒有見過,胡亂畫來都是鬼)。他從口袋里抽出一把長刀,說這是神仙套了令的,專斬邪魔鬼怪。只見他拿著刀在空中亂舞一通之后,走到黃紙前,對著三幅畫各劈一刀,“神”沒反應,“人”也沒反應,“鬼”現出紅色刀痕。端公說,你們看,就是這鬼害人,我已將他劈死了,出血必死。這個故事,有位老師在課堂上講時,對這種現象,他暫不作解釋,而是提出一個問題:劈鬼見血顯然是化學魔術,同學們有誰聽說過是怎樣的嗎?同學們都回答不知道,老師說答案就在課文上。這節課我們開始學酸堿反應的知識,現布置大家自己看書預習??春蠖说恼埥忉尪斯砩夏g,沒弄懂的,待學完這一部分自然會知道。這其實是老師故弄玄虛設的一個懸念。這個懸念便激發了學生救知的興趣,因為老師抓住了學生的心理規律,好奇,探索欲強。如果按應試教育的理念去做,那就是滿堂灌、注入式。老師什么故事都不講,課堂死氣沉沉。老師講解原理,作實驗證明,學生記現成答案,死記硬背。學得辛苦,興趣不濃。而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為了發揮學生主體精神,教育就要放下主宰課堂的角色,主宰變為主導。引導學生將主體的積極精神發揮出來。讓他們帶著神奇的懸念去看書,去找答案,雖然一樣的付出,但心里快樂,這是寓教于有趣的懸念之中。
案例五,有位初中學生,受了知識無用論的誤導,中途輟學回農村,想提前創業。但他在第一次給莊稼噴灑農藥時,就因不懂藥劑瓶上寫的化學配方符號,以致把莊稼毒死了,他忽視明白了現代農業不需要化學白癡,于是他重回學校讀書,并特別重視化學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