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篇好的作文,除了有干,還必須枝葉豐滿。怎樣使枝葉豐滿,這就是一個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作文 枝葉豐滿
作文指導的枝葉豐滿法,可適用于小學,也可適用于初中。有人說小學低年級學生還在學習造句,寫簡單的話,談不上寫作文。這也沒關系,同樣可以納入訓練體系之中。小學高年級及初中學生,可以在短期見效,小學低年級可以在年級逐步升高的過程見效。枝葉豐滿法的原理是這樣的。要寫一篇作文就好比畫一棵樹。有了寫作中心就好比畫出了主干,有了寫作提綱,就好比畫出了樹枝。再寫出每段的內容,就好比畫出了樹葉。只有中心,有了提綱,沒有豐富而具體的內容,就好比只有樹干和樹枝,是冬天的落葉樹,光禿禿的。而那樣的文章也就是光桿文章。要把樹畫好,畫干枝容易,一色的墨汁都可以畫,而且很快就能畫成。但畫葉子就不那么容易了。這樹是什么樹,葉子應是怎樣的形狀,是多角形的還是長條形的,針形的?葉子又是怎樣長在枝上的?分開的還是重疊的。不熟悉說明平時觀察不仔細,熟視無睹,那就再去到大自然中,重新觀察一番。為防止遺忘,便帶上本子,或寫生,或文字描述,或再用手機拍幾幅照片回來。再將這些內容畫上去,葉子茂盛了。枝葉就豐滿了。寫作文也是一樣,有了提綱無內容,一是沒有采集到相關的素材,二是對那些素材還是摸糊不清的。那就再到社會中去吧。去重新視觀察、收集那些人和事,并進行分析,然后寫進段落里。文章便有枝有葉,有骨有肉,再不是光桿文章了。
一、對學生的指導。對小學生低年段學生的指導。低段學生認識數量有限,不可能寫出長的文章,語言也不豐富,不可能寫得情文并茂。但他們可以學習到搭作文架子。即一個題目上,確定一個中心思想。有的題目就是文章中心,有的題目只是與內容有關,需要提煉出一個中心來,不管怎樣,確定中心是低段小學生能辦到的。有了題目和中心,再寫段落提綱。這些提綱是圍繞著中心的。這也是低段小學生能辦到的。即使自己辦不到,在老師指導下也能寫出來。難就難在裝每段的內容上。低段小學生生活閱力淺,經驗不足,采集素材的能力不夠,不能發現生活事件的價值。語言表達能力也不夠。但不緊,只要有這個作文架子就夠了。放在那兒,隨著他們年級的升高,知識的增長采集素材的能力增強,一個段落一個段落的內容就會逐步充實起來。二年級完不成,三年級,四年級總能完成了。在這個時期里,過程最重要。這就是枝葉豐滿的寶貴時期。重視這個過程指導,就是重視能力培養。至于小學高段學生和初中生,他們已具備了書面語言表達能力,收集素材的能力,所以能在短期內見效。下面舉例分析:
例文:《美麗的家鄉》中心思想,通過對家鄉幾個景點的描寫,表現家鄉的美,歌頌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
再向我的家在什么地方,不在北國邊疆,不再東海沿岸,而是江南四川的一個鄉村。這兒青山綠水,燕舞鶯歌,來到河邊,就如夢里水鄉。我家鄉有座山叫青石山,山上樹木繁茂,奇石滿目,非常美麗。我家還有一座濕地公園,有橋、有水、有草地、有亭子,節假日游人特別多,是個閑游的好地方。我的家鄉還有一個大水庫,名叫黑龍灘。堤埂雄偉,水面寬闊,有小島,島上島語花香,中外游客都來此旅游,是個美麗的勝景,我的家鄉多么美麗??!
評析:這篇作文,就只有中心、提綱(不是格式化的提綱,但這極概括的正文內容,只相當于提綱)。即只有樹干,樹枝而無樹葉。枝葉豐滿法就是要指導他將枝上的葉豐滿起來,措施如下:
二、幫學生找原因。文中三句話寫了三個景點。第一個景點是“青石山”。青石山只寫了“樹木繁茂,奇石滿目”。就這八個字就是青山的全部嗎?顯然不是,八個字太蒼白無力了。寫不出具體的東西,原因有三,一是只聽人說起過,并未實際去參觀過,不知道樹木繁茂的具體狀況,也不知道有些怎樣的奇石,形狀如何顏色如何,除了樹和石,肯定還有豐富的內容。二是雖然去參觀過,但浮光掠影未細致觀察過,分析過,沒有深刻印象。三是雖然仔細參觀過,心中也不止這些,但不知道怎么寫才能表現青石山的美麗。下面以老師將別的學生寫的游青石山片斷,對那篇作文進行補充,讓他通過比較,弄明白自己為什么沒寫具體的原因,使失敗變為成功之母。修改后的青石山例文如下:
“我家鄉有座山叫青石山。有一天,我們村的幾個學生(有小學的,有初中的)相約去青石山參觀。我們各自騎了一輛電瓶車,不一會兒就來到了山下。呀,好一座美麗的山,山很高,高聳入云,在兩個青色的山峰之間,一道銀白色瀑布飛流直下。真如李白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呀!我們沿山間的石板路曲曲折折地走到半山腰,這里別有一番風景,真是曲徑通幽啊。這里有一個不大的草坪,中間有一座八角亭。草坪周圍圍著茂密的樹。幾乎全是松樹。樹大而密,枝葉繁茂,遮天蔽日。太陽從樹葉縫里灑下來,花花點點的,象一地的黃金……
那位學生看了老師的補充,一下便找到了自己失敗的原因。他只是路過青石山,并未親自上山去參觀過,所以除了用“樹木繁茂,奇石滿目”,就再也寫不出東西來了。
評析: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問渠哪得清如評,為有源頭活水來”。沒有親歷過,就沒有生活之源,當然就寫不出來。幫學生找到了原因,就又要實施“枝葉豐滿法”的下一步了。
參考文獻:
李玉如、王雪枝、梁小燕《重視作文指導,提高小學作文教學質量》2017年《作文周刊》(小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