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處于學習文化知識、提高生活技能的起步階段,具有好奇心強、思維活躍的性格特征。種植課程生動活潑、形式多樣,能夠很好地提高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思維創新能力和探索能力,對于幼兒開發智力、實現多元發展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本文從制定種植計劃、鼓勵自主種植、關注幼兒個性化學習、豐富教學形式和注重親子合作五個方面進行分析,闡述種植課程對于促進幼兒多元發展的重大意義。
關鍵詞:幼兒;種植課程;多元發展
幼兒對大自然有著天生的親近感,而大自然是培養幼兒多元發展的“活教材”?;诖?,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區域資源開設種植課程,組織幼兒參與多樣化的種植活動,能夠幫助幼兒豐富知識、陶冶情操、啟迪智慧,還能增進親子關系,增強幼兒責任意識,從而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
一、開展種植課程的意義
(一)豐富幼兒知識
幼兒通過參加種植活動,不僅能夠對花、草、蔬菜、水果等生活中常見的植物產生一定了解,還能學到翻土、施肥、澆水、捉蟲、拔草等種植常識。另外,通過觀察植物的成長過程,能夠使幼兒了解到生物的發展規律,從而為今后自然科學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
(2) 培養幼兒責任感
通過組織種植活動,孩子們將擁有屬于自己的一片植物天地。為了讓自己的植物長得又快又好,孩子們不怕風吹日曬,每天認真觀察、精心培育,最終收獲勞動果實。經過這一系列種植活動的鍛煉,幼兒將自然地形成責任意識,懂得愛護自然的重大意義。
(3) 增進親子情感
在種植課程中開展家園合作、親子合作,倡導家長協助種植,不僅能夠使幼兒在種植的過程中實時收獲自然知識,還能讓家長積累育兒經驗,收獲新的教育理念,同時,還促進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溝通,拉近了親子關系。
二、以種植課程促進幼兒多元發展的策略
(一)制定種植計劃
根據幼兒的低齡特點,在種植課程中,老師應提前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種植計劃,以確保種植活動得以順利實施。第一步,老師要先確定好種植資源。比如,結合自身掌握的生物知識,老師可以在網絡上進行有目的的查詢,或者直接向菜農請教,了解適合季節、環境種植的植物都有哪些。第二步,根據大、中、小班幼兒的性格特點和實踐能力,在確保幼兒安全的前提下,制定出相應的種植計劃。比如,小班可以種植豆芽、花生等生長期較短的植物,中、大班可以種植黃瓜、蘿卜等生長期較長的植物。
(二)鼓勵自主種植
結合幼兒的興趣愛好,可以在幼兒園內開設種植園、植物墻和綠色走廊,或者為每個班級都設立一處自然角,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植物進行自主種植。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育,當一部分植物成熟后,老師可以帶領孩子們進行參觀,引導他們仔細觀察,了解植物的形狀和特征,然后在課上組織學生對所見所聞進行簡要描述或發表感想,從而鍛煉孩子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另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對植物進行寫生,以提高幼兒的繪畫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3) 關注幼兒個性化學習
教育要因材施教,幼兒教育也不例外。教學中,老師應針對幼兒的個性化發展需求,結合不同階段幼兒的興趣愛好,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比如,由于小班幼兒往往對形象的事物非常敏感,所以,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對自己種植的植物定期進行拍照或者錄制短視頻,記錄植物的生長軌跡,了解植物的生長規律。對于中班幼兒,他們的動手能力有所提高,但是缺乏恒心。對此,老師要多鼓勵幼兒開展自主種植,以培養他們的持久力和責任心。而大班幼兒思維活躍,表現欲望強烈,因此可以給他們布置一些具有挑戰性的種植活動。
(4) 豐富教學形式
為提高種植課程的實踐性和有效性,老師應充分利用周邊的自然、人文資源,將室內教學與戶外教學相結合,將教學與游戲相結合,拓展幼兒的活動空間,從而促進幼兒的多元化發展。比如,可以將幼兒自己種植成熟的蔬菜投放到角色扮演游戲當中,讓幼兒分角色體驗售貨員和顧客,通過買菜賣菜,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社會經驗。再比如,在《拌黃瓜》的教學活動中,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拌黃瓜的制作過程、注意事項展開討論,然后開展相互試吃環節,積累幼兒生活常識,讓他們體會到收獲的樂趣。另外,老師還可以帶領孩子們走出幼兒園來到公園、田野,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教他們識別花草,了解蔬菜的豐富營養。
(5) 注重親子合作
幼兒教育需要老師、家長的共同努力,因而在種植課程中可以采取家園合作的教育方式。比如,設立“家長代課日”,讓家長來到幼兒園做助教老師,向孩子們講解種植知識,協助孩子參與種植活動。再比如“種植日記”評比活動,倡導家長和孩子一起記錄植物的成長足跡,引導孩子深入觀察,學會組織語言。另外,還可以將參與種植活動的照片上傳到班級群,從而使家長和孩子都能夠感受到貼近自然的樂趣和收獲成果時滿滿的成就感。而且有家長的參與,孩子也更愿意主動配合,從而使幼兒在種植的過程中豐富知識,提升各項技能。
結束語:綜上所述,開設種植課程是促進幼兒多元發展的有效實踐。它能夠讓幼兒在寓教于樂的種植活動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同時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實踐能力、觀察力和創造力,還能夠讓幼兒在親近自然、探究自然的過程中,養成勤于動手動腦的好習慣,形成愛護自然的責任意識,最終促使幼兒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獲得多元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曉妍.特色生態式種植,讓幼兒接近綠色生活——幼兒園生態式種植活動特色課程的四個步驟[J].時代教育.2017(02).
[2]蔡冬雅.快樂學習,美妙收獲——淺談幼兒種植活動的開展[J].新課程.2017(07).
[3]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