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無論是教學大綱還是新課標,都對語文教學提出了審美教育。這是教書育人的需要。要育人,必須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滲透德育,而德育中必有美育。只有發掘出德育中的美育因素。才會教育成效。
關鍵詞:語文 美育滲透
語文是人文學科,他兼有政治、思想、文化、歷史,以及自然科學等豐富的知識,美就蘊涵其中。
一、在聽中賞美。語文中的聽包括教師的范讀、錄音,聽同學發言、朗讀、配音等。這些聽的內容中,聲情并茂,有一定的感染力。在聽中賞美還包括理解聽的內容。聽要聽出意義,聽出情感,就必須讓學生理解聽的內容。如“五星紅旗迎見飄揚”這句話常出現歌聲中,詩歌中,課文中。對五星紅旗學生只有朦朧的感覺,就是國旗,但為什么是紅色,為什么有五星,他們熟視無睹,沒有深刻的了解,就不會有美的感覺。所以這些離學生生活較遠的概念,又是很重要的,就宜講解。講解五星紅旗的一類圖,顏色的象征意義,五角星的象征意義。以娓娓動聽的故事形式來講,有很強的吸引力,我是這樣講的,五星紅旗的紅色,象征著革命先烈為新中國的建立,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了革命的勝利。為了紀念革命選烈,采用紅色,當我們看見鮮艷的紅旗,革命先烈們沖鋒陷陣戰死沙場的情景,就出現在腦海里。那些革命者在敵人的屠刀下,臨死不屈,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那些抗日戰士,在陣地上與日本鬼子打肉搏戰,用槍托打,用石頭打,用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在解放戰爭中的孟良固戰役中“刀叢撲去爭山頂,血雨飛來濕戰袍”。戰士的鮮身染紅了大地。這種用形象思維的故事講法,激發了學生的激情,他們對革命意義加深了理解,一看見五得紅旗,心中就充滿了對革命先烈的崇敬,從而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對五星紅旗的紅色倍感鮮艷。因為蘊含美革命精神的美。聽中悟美,還包括那些富于故事性的文章和詩歌。如《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中,配樂朗誦,朗誦的水平越高,其中的語言的語音語調,就把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動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其中的真善美,假惡丑等審美價值也就呈現出來了。
二、在讀中賞美。小學課本中的文章,都是貼近小學生生活的內容,都是情文并用的優美作品,只要多讀就能讓美的汁水沽沽流出。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現”。一遍有一遍的領悟,一遍有一遍的美的獲得。例如《鳥的天堂》,那些富于表現力的詞語,熟悉了,理解了,景象全出,使人如臨其境。如寫的晚霞,石子路,小船,河面。讀著這些,就會勾出兒童生活的回憶。生活在有水有船的地方的兒童,那清澈的河水中蕩漾著的小船就會對他從新招喚。生活在山區丘陵的兒童,那綠樹中的山間石頭路,又似乎摩擦著他們的光腳板。那所有人都見過的晚霞,又會把一朵朵霞景展現腦海,所以引導學生對優美作品多讀,審美教育效果及佳。
三、在對語言的品味中賞美。品味語言不只限于課文,也包括課外閱讀中的語言,或貼在語文墻報上的文中的語言。比如“老爺爺,這兒有坐位”“你坐吧”。又見那學生已經讓位,老人說聲謝謝,欣然入座。這是一篇反映在公交車上讓座的文章。小學生們都坐過公交車,那有時擁擠的情景,那后上車無座位站著,老人們的疲憊??墒浅3S星嗄陚?、中小學生們主動讓座。這幾句就是文中的精彩的一筆。一聲老爺爺,顯然不是在叫自己家中的爺爺,這兒有座位是如此隨意自然的話,聽起來是熟悉而親切的,仿佛那讓坐的就是自己的親孫子,老人們也不是以老賣老,而是謙虛對人,他們也要有老人的風格,給孫輩留下美的心靈。在對這段語言的品味中,小學生會一下就想起平時老師的教誨,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發揚光大,也一下子又回憶起自己的爺爺奶奶,天下的爺爺奶奶他們辛勞一輩子,老人,腿腳不靈便了,應當受到后輩的尊重、品著這些句子,很多的情景,感情都美美地浸潤著學生的心田。
四、說話中品美。優美的文學作品中的語言是美的。閱讀中受其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生活中便盡量把話說得美些,再美些。文明語言是中華文明之鳥的羽毛。話說得漂亮,也是學生的一張名片。于是他們在筆記本上抄下不少名言佳句。古代的、現代的、時代特色的、傳統的、時髦的,讓自己文明的羽毛,流光溢彩。有了這些對說話的研究,當他們在社會交往中,就會辨出真善美,假惡丑從而提高自己的人格品位,有位學生在一個地方,看見一位青年向一位長者問路上:“喂老頭,從這兒火車站多遠”?老人等了片刻說“一公里”。這一幕,這個小學生看在眼里,他有了評判力,那位青年人,問火車站,必是外地人。在外面闖社會,衣冠楚楚,說話卻不懂得尊重人。什么“喂老頭”,多么粗魯的招呼。而那位老人,等了片刻算給他一個沒引起好感的回應,還是回答他了,不與他一般見識,可見這位老人處事很有分寸。這件事說明小學生品位了優美文學作品中的語言,學到了文明交流的標準,明辨美的語言與不文明的語言的區別,從而使自己更加的說美的話,做美的事,讓社會生活充滿美,美育起了應有的作用。
五、在寫作中體驗美。寫作文是要表達對真善美的贊美之情,對假惡丑的憎惡之情。寫的過程中,審題、立意選材,表現方法,都要涉及到對人事的研究。那些優秀的人們,美好的事物,都會鮮活地出現的腦海,用怎樣言辭來表現,這又是對美的欣賞與創作,自己也獲得對美的體驗與享受。要寫出歌頌美的文章,自己先有美的思想境界。這也促進了對美的追求,使自己的人格不斷完善起來。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的教育,是教書育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