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課堂提問是傳授知識的必要手段,是訓練思維的有效途徑。高質量的課堂提問在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課堂上能否提出高質量的問題,能否使提出的問題達到預期的目的,是衡量一名語文教師駕馭課堂能力、評價教學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之一。由于課堂提問能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散學生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我們在教學時必須重視課堂提問。
一、提問要有啟發性
啟發性是課堂提問的基本要求,只有具有啟發性的提問才具有價值,所以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設計時,一定要做好對啟發性作用的融入,以確保課堂上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對學生思維模式產生啟發,為他們的語文知識水平提升和語文思維能力提高帶來幫助。學生的思維要靠提問來調動,一堂課沒有任何提問的注入,很容易抑制學生的思維。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思考的余地,這樣獲得的知識自然是死的,也無用。學生不是一個待灌的瓶,而是一堆待燃燒的火,教師應用自己的智慧去點燃它。把牽一發而全動的“課眼”挑明,把學生學習上的疑點擴大,把那些存在的問題展開,挑起并擴大矛盾,啟發誘導學生去思考與爭辯,去探幽尋微,解決問題。如在教學《將相和》一文時,“完璧歸趙”這部分內容中,有如下兩種不同的問法:第一種:藺相如是采用什么辦法智勝秦王,實現完璧歸趙的?從中可以看出藺相如是一個怎樣的人?第二種:藺相如是真的要將和氏璧撞在柱子上,還是故意嚇唬嚇唬秦王?為什么?第一種是直問,問題明確,答案可以從課文中直接找到。第二種是曲問,課本中沒有答案且需要學生圍繞是真撞還是假撞進行多向的思考。在教學中通過這樣“曲問”,曲徑通幽,拓展了學生思維的空間,有效地培養學生綜合思維的能力,具有極強的啟發性,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二、提問要有針對性
“針對性”是指提問內容是否能夠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即提問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需求。因為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提問只有符合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需求,才能夠實現對他們學習主動性的激發,促使他們去進行知識的探究。所以,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設計時,一定要做好對提問針對性的設計,確保每一個問題都能夠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實現對他們學習動力的有效調動,為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打下基礎。針對性提問,要從學生易混淆、易忽略而又與課文內容關系密切的重點難點、文章的畫龍點睛處、觸發學生聯想和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等地方來認真設計。一句話,設疑提問要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引導學生掌握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例如,教學《狼牙山五壯士》時,在進行問題導入環節中,教師可以提問:同學們了解的英雄人物都有哪些?他們的英雄事跡是什么?在這些英雄的身上有哪些品質是我們要學習的?帶著這些問題進行文章閱讀,能夠讓學生更有針對性,讓學生更快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通過文章的學習,讓學生思考:文章中哪些詞語或者語句體現五壯士?都表現了五壯士的哪種精神?通過思考學習,讓學生培養優秀的品質,有利于教學效果。
三、提問要有科學性
科學性的前提是胸中有教材,心中有學生。好的課堂提問,既非伸手可得,又非高不可攀,而是跳一跳就能得到。同時要求教師提問語言要規范、簡明扼要、針對性強,這樣問之才能做到科學得當,有效地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發展語言,發展學生智能。問之不當,則往往啟而不發,最后還是變成教師自問自答??茖W的課堂提問要準確體現教師的教學思路,有效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讓學生在興趣上得到發展,思想上受到教育,情感上得到熏陶,思維上受到啟迪,能力上得到提高。如教學《窮人》一文時,桑娜家里明明一貧如洗,為什么卻說是溫暖而舒適的呢?原本屋外寒風呼嘯,漁夫此時還在海上打魚,相比之下,屋里就舒適多了。從而體會桑娜一家生活的窮困,以及當時社會的黑暗。又如《火燒云》中,為什么天空會有如此多的變化等。任何人只要有善于發現的眼睛和善于思考的頭腦,都會在人生道路上獲得成功??茖W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也有許許多多的“為什么”,也需要不斷質疑,不斷探索,不斷學習,不斷創新。
四、提問要有實效性
實效性是課堂提問的較終目標,課堂提問作為一種教學環節中的組成部分,其較終目的就是要為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帶來支持,所以保證課堂提問的實效性是教師進行課堂提問設計的重要原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對教材內容、教學目標的分析,結合對學生學習能力、認知水平的掌握,來進行提問設計,在保證所涉及提問的啟發性、目的性和針對性基礎上,發揮出提問的實效作用,在為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帶來支持的同時,也為學生的學習水平提高打下基礎。如在教學《找春天》一文時,教師在導入環節要實現的目標是喚起學生對春天的相關經驗以引起對課文內容的興趣。教師可以向全班學生提問:結合你的生活經驗,通過觀察身邊的事物,你是怎么知道春天來了呢?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如果課堂比較沉悶,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相互之間進行討論;如果仍然有不少學生沉浸于課下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獨自思考再回答問題。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對身邊的事物充滿了探索的欲望并且思維比較活躍,這個問題是針對全班所有學生進行提問的。學生接到問題之后會聯想到自己在春天觀察到的春天的跡象,并且這個問題難度較小,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回答,因此可以在課堂的導入環節調動全班學生的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總之,課堂提問是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習互動的紐帶,是及時反饋學生學習情況的橋梁。做好對課堂教學提問的設計研究,是提高語文教師教學水平,推動小學語文教學進步的重要措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者,一定要發揮出自己的引導作用。通過對提問內容的有效設計,來實現對學生的思維引導,激發出學生解決提問的主動性,讓學生能夠在提問的支持下,去進行知識的學習和探索,從而提高他們的課堂學習效果,為學生的語文素養構建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