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納雍縣第十中學 高梅
所謂的英語學困生即指英語學習困難的學生。學困生主要表現聽不懂、寫作難、實踐性差。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學困生在英學習過程中,存在著畏難的心理,不敢說出口;有的是沒有養成良好英語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不對;有的是英語的知識面相對比較狹窄;有的是父母外出務工,對孩子疏于管教,導致基礎差,學習散漫等等。為老師應該找出學困生“困”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使其轉入到學正軌。
一、鼓勵學困生勇于開口,培養其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英語學習中,興趣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如學生對英語不感興趣,就會導致教師講課,無人聽講,上課提問,無回答,課堂氣氛死氣沉沉,還會使原本復雜的英語知識更難學,學生不知所謂,而厭學,不學,因此對英語教師來說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學生最感興趣的是英語的實用性,用所學英語進行簡單的交際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越最有效的辦法之一。課堂上教師用英語組織教學,讓學生互相輪流地模擬對話,排除學生的心障得,鼓勵他們勇于開口,不怕犯錯,讓學生開口說是學好英語的鍵,所以教師要盡量創造學生開口的機會,也就是進行英語對話教學,不能拘于知識點的講解,要把大量的時間放給學生,讓學生生動參與學習,提高學生課堂教學的參與度。讓學生在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中感受學習英語的樂趣。例如,我在課堂中設置“調查對活”活動,在大屏幕上出示“調查表格”,讓學生根據表格中所設置的項目,如年齡身高、愛好、上學時間交通工具、最喜愛的科目等等,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選擇調查對象進行調查,要求通過英語對話了解情況后完成表格的壤寫。這樣,在“調查對話”活動中,“How old are you","Howtallareyou”“What subject do you like”,“What sports do you like”,“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How do you go to school”等對話句型得到了練習。學生一問一答,富有英語對話情趣。此外,還可以讓學生扮演小記者身份,向對方提問問題,進行英語對話訓練。這樣,學生人人都有參與的機會,并在參與中得到有效地口語鍛煉。只要平時多堅持,這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英語對話習慣,并且可以在對話中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激發學生參與英語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內容與生活貼近,徽發其學習興趣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是交際工具,是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識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都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使英語教學返樸歸真,應讓英語教學回歸生活。同時生活又是學生學習的原泉,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教學活動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 ,離開生活的教學活動是不存在的,而英語教學更離不開生活,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存在英語教學。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讓學生在理論實踐中使自身的英語語言能力有所增強,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老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結合生活和實際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例如:在課堂上用英語介紹自己,用“my name is”去做自我介紹,學生剛開始是比較緊張,又覺得很新奇,這時老師就要起到鼓勵的作用說:說錯也沒關系,只要大膽去講,錯了我們大家一起去改正。 這樣的鼓勵無疑是給同學的安神丸。在同學介紹完之后,老師要對學生進行肯定,語言上的肯定給大大加強了同學的自信心。運用增加同學信心的情感策略使同學更愿意在英語上做努力。又如,在學了人物介紹后,布置作業讓學生回家后就其家庭成員進行介紹:This is my brother.Her name is…. This is my sister. His name is…新的教材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比較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我們應充分地利用其優點,讓學生盡量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輕松愉快的掌握知識。為了學生能開口說,我們應從他們一開始進入這個新環境、新的大家庭起,就要求他們開始做起。這樣堅持下來,學生就會慢慢地養成習慣,逐步走上英語學習正軌。
三、設計分層作業,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他們對老師所教知識的掌握也不同,所以老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不能統一布置作業 ,而是要根據學情,對作業進行分層精選,“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練,學有所獲,從而真正做到減負,達到鞏固學習的目的。因此,在設計作業時注意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梢詫⒆鳂I分為三層:(一)基礎類作業:針對基礎較差、學有困難的學生而設計,作業的份量較少,難度較低,方法以模仿性、基礎性為主,作業內容基本可以通過教材就可以找到答案。通過練習,使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有成就感,真正減輕學困生的心理壓力,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二)提高類作業:針對基礎一般、學業中等的學生而設計,面對的是班級的大多數學生。作業內容屬于與本節課知識有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及其變式,判斷比較和一般綜合題等。通過訓練,使學生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和相關的基本技能,完成學習目標,并通過一定量的思維訓練 ,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三)創新探究類作業:這類作業面對的是班級中學有余力的學生。以綜合性、拓展性為主,一個題目盡可能安排多個知識點綜合練習。這類作業綜合面廣 、操作靈活創意性強。達到拓寬學生思路和知識面,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能力。這樣通過分層作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其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從而達到脫“困”的目的。
當然,轉化學困生的方法很多,沒有固定的模式,這要求老師根據學困生實際,從培養興趣入手,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積極分析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形成對學困生的正確認識,克服教學中輕視學困生的心理,大膽探索教學方式,幫助學困生找到學好英語的有效方法,從而挖掘他們的潛力,培養他們的能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相信只要我們深入了解每個學生,樹立正確的教學觀,用自己的真心、愛心、關心激發學生自身的活力,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并把這項長期艱巨的工作滲透于教學的全過程,就能使學困生“病樹前頭萬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