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夾江縣甘江鎮第一小學校 侯俊
數學整體結構化教學設計是將具有結構關聯的知識學習作為一個“系統”,以學生的“學”為中心,以“用”知識和方法學習新知、解決問題為目標,把具有相同或類似結構的一類課進行關聯思考和整體設計,即通過對教材知識的“深度理解”,將同一個結構單元或者是不同單元但結構類同的內容的教學過程分為“學會結構”和“運用結構”兩大階段,前者主要整體認識知識關系、確定學習對象、形成學習經驗,后者主要將這種經驗遷移到新的情境,類比學習新知、解決問題,完善認知結構。
下面我僅以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中《四邊形》一課為例,談談基于研創學習的結構化教學設計。
一、提出問題:找到新舊知識的結構關聯
基于研創學習的結構化教學設計首先要落實的是學生“學什么”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梳理大家提出的問題(或猜想),從中篩選,確定本節課重點要研究的問題(或猜想)。
教學設計一:提出問題
1.課件播放校園錄像,學生欣賞。
師:改建后的校園美嗎?你在美麗的校園里發現了哪些圖形?(課件出示定格的校園圖片)
學生從圖片中找圖形,邊找邊匯報,教師邊聽邊演示課件,把學生找到的圖形涂上顏色,當學生全部回答完后,課件只留下圖形,其它內容全部隱去。(學生很容易說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圓形,至于菱形、梯形、半圓等,雖然教材中還沒有正式出現,但學生并不一定就一無所知,如果學生能說出,教師要適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如果學生沒說出,教師可以補充)
2.師:大家真能干!在我們的校園中,同學們發現了這么多的圖形??磥戆?,圖形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這些圖形你們陌生嗎?(不陌生)
對呀,在一年級的時候同學們就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圓,并且知道它們都是什么圖形呢?(平面圖形)師板書:平面圖形
現在進入三年級了,你們想對這些平面圖形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嗎?(想)。這節課,你們想研究哪種圖形呢?
生:我想研究長方形、我想研究平行方形、我想研究三角形、我想研究圓、我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我每種圖形都想研究。
3.師:同學們都很好奇、好學,但這節課我們只能研究其中的一些有共同特征的圖形。你能猜到是哪些圖形嗎?說說為什么?
生猜測:長方形和正方形,因為都是四四方方的;
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因為都有四條邊。
師:祝賀你,猜對了,這節課我們要重點研究像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這樣的四邊形。(揭示課題:四邊形)《四邊形》一課就是對原有的平面圖形進行分類,進行重新組織。
二、研究問題:利用新舊知識的結構關聯
確定了“學什么”后,就要解決“怎么學”的問題。動手操作、實驗驗證問題(或猜想),初步形成新的知識。
教學設計二:研究問題
1.師:在研究之前,請你們思考一下,只有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才是四邊形嗎?(不是)對,四邊形可多啦,還有這些也都是四邊形。(教師課件出示各種四邊形)那么它們有哪些共同的特性呢?你們能不能自己研究呢?(能)
2.師:好!老師相信你們。接下來就請各小組根據自己手中的素材,討論一下怎么研究,確定研究內容和方法。
3.各小組拿出研究素材,討論研究方案。(每組一套學習材料,包括與課件一樣的各種四邊形圖、點子圖、釘子板等)
4.各組根據各自制定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展開對四邊形的研究。(給足研究時間,保證研創真發生)
三年級的學生在圖形認識這一知識板塊,已經有了對有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的直觀認識,同時對“角”也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研究四邊形的特征,找到新舊知識的結構關聯。
三、匯報提升:形成知識結構體系
教學片斷三:匯報提升
1.小組匯報
一組:我們用數一數的方法,研究圖上的這些四邊形,發現它們都有四條邊和四個角;
二組:我們用在點子圖上畫一畫的方法研究,發現四邊形都有四條直直的邊,都有四個角;
三組:我們用在釘子板上圍一圍的方法研究,發現四邊形都有四條邊和四個角。
2.師:看來各組同學都發現四邊形有四條邊和四個角,那你們看看這個圖形是四邊形嗎?
生:不是不是,那條邊不是直的。
師:那么你們認為哪個組的表述更準確呢?
生:第二組
3.師:對,我們應該說四邊形都有四條直的邊,四個角。(師板書)
4.出示例1圖,讓學生在這些圖形找出四邊形,并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5.展示與反饋:
預設:學生基本上不會把三角形、圓之類的平面圖形判斷成四邊形,但估計會有學生把長方體也涂上色,可能有兩種情形:一是把長方體的三個面涂上顏色,因為長方體的每個面都是四邊形;二是涂的就是整個長方體,把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混淆。教師一定要讓學生說一說想法,如果是第一種,不盲目否定,要指出這個圖形雖然每個面都是四邊形,但整個圖形不是四邊形。如果是第二種,教師要給予指正,讓學生認識到四邊形是平面圖形,長方體是立體圖形。
6.師:誰來說說四邊形的特征?
生:四邊形是平面圖形,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
師小結:對,四邊形是平面圖形中的一類,它們都有四條直的邊和四個角。(板書:4條直的邊,4個角。)
對于三年級學生而言,本課的核心目標就體會四邊形有4條直邊,4個角這一本質特征,匯報提升就是達成核心目標的關鍵所在。
四、解決問題:運用知識結構體系
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還是落腳到解決問題上。培養思維結構化,提升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教學片斷四:解決問題
1.在身邊的物體上尋找四邊形。2.畫四邊形。3.你們準備研究長方形、正方形的哪些特征呢?
……
數學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循環上升的過程。這樣的循環是對當前知識的再度認識,也是對未來學習的心理準備。
總之,基于研創學習的結構化教學,就是以“學為中心,為創而學”為前提,通過結構化教學,防止知識和能力的碎片化,改變從單個知識點的識記到理解再到應用的認知路徑,轉變知識導向的傳統教學模式,可以實現知識的系統化、結構化,實現教與學的整體化建構,并使知識真正轉化為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