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沐川中學校 黃燕紅
摘要:英語是外來語,比起學習漢語要難得多。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讓學生成為學習英語的有心人,學英語就不難了。
關鍵詞:英語 教學 心理研究
在英語教學中,怎樣讓學生變為有心人,涉及到心理學在教學中的運用。怎樣讓學生成為學習英語的有心人,有理念上的區別。應試教育不重視對學生學習心理的研究,只按傳統的“主復新鞏布”的程序照本宣科。這種機械的程序,忽視當時學生的狀況,必然就有不符合學生心理規律的地方,自然就收不到預期效果。素質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素質的教育。它倡導“遵循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采取生動活潑的方式,科學有效的途徑,使他們在知識上,思想文化上,以及適應未來社會并推動社會前進的能力,都得到發展?!币裱瓕W生的心理規律,就必須研究他們的心理活動。學習興趣,學習動機是怎樣的,喜歡怎樣的學習策略與學習方法。了解這些內容,就能打破應試教育的“三中心”(課堂、教材、教師三中心),以學生為主體,必能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要研究學生的心理規律,一種常見的方法是從現象入手。由現象去探尋原因,從而找到規律。例如,從詞匯教學中找原因。有位老師在詞匯教學中是這樣進行的:即過于強調機械記憶法,讓學生去死記硬背單詞。老師帶學生讀一遍,學生也就學一遍,但從反饋的效果看,很不理想。學生記不牢,經常出錯。連學過的單詞也不會拼寫。符合一般拼寫規律的單詞也不會讀。記得讀音的詞也不會拼寫了。學了新的忘了舊的。也許有人會說,這些在小學初中常出現。高中學生出現的少。但出現的少,也不能忽視。只要有出現就要去研究它,克服它。發現了問題,那位老師就進行研究了。是滿堂灌造成的,還是什么原因。他想到自己在抄錄新教班級的學生名冊時就有同感。抄錄一個一個學生的姓名住址。突然有人干擾打斷。他停下了筆去應付。當他再接著抄錄時,無意間回憶剛才自己抄寫的是誰,住址是什么,這時的感覺腦中如同空白,一點也記不起了。他馬上做實驗抄寫另一個學生,邊抄寫邊記憶,抄寫完了再回憶,一下就記起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分析了原因,這是有意注意的作用。當他一個一個抄錄時,只想照寫就是,是備用的,不必去記住。雖然一字一字地抄寫,但那是無意注意,所以記不住。學生學習英語單詞一定也有同樣的原因。他們心不在焉地(無意注意)跟著讀,焉能有好的效果呢?要使學生讀后能記住,必須加強有意注意的培養。于是,想到要把學生變為學習英語的“有心人”。要變為有心人,就要激發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發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如興趣、動機、信心、毅力等,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消極的非智力因素,如無興趣,無信心,焦慮,膽怯等,不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這就要激發培養積極的非智力因素,消除消極的非智力因素。措施如下:用多種形式(口頭的、書面的)了解學生對學習英語用途的看法。若有認識不足的則用討論的方式(教師參與其中實行師生互動)統一認識。如在討論中,有的學生目光短淺,認為自己上大學無望,英語在就業中無用武之地,但在同學們的發言中受到了啟發,懂得了英語的使用是全球化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需要。學習英語是未雨綢繆,以后必有用處。認識提高了,興趣就濃了,動力就足了。這就是積極的非智力因素之一。提高了認識有了興趣和動力,但在學習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困難,甚至失敗。這時就可以用樹榜樣的方法激發培養自信心和學習毅力?!鞍駱拥牧α渴菬o窮的?!鼻铱聪旅嬉粋€事例:有個學生英語底子差,學習跟不上進度,學習賬越來越多,失去了信心。有一個星期天,他在家里看了《上甘嶺》的電影。電影故事中,志愿軍戰士們在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的情況下,在武器裝備遠比不上敵人的情況下,以滿腔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情懷,以頑強的精神,想出了種種辦法,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粉粹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攻擊,成為不可一世的美國侵略者不能逾越的銅墻鐵壁??戳诉@部電影,他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振動。自己英語學習上的困難與守在上甘嶺的困難相比算什么?如果志愿軍前面的困難是一座大山,那么自己學習中的困難只不是一個土堆。于是他重拾信心,制定了趕上學習進度的計劃,把別人休息的時間變為自己學習的時間,通過一學期的努力,終于趕上了學習進度,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所以在教學中,不但要為學生樹立讀書的榜樣,還要樹立其他行業的榜樣。因為任何榜樣都對學習有啟示作用,鞭笞作用,鼓舞作用。在激發非智力因素中,探索好的教法與學法是一途徑。一個人智商再高若遇教法不高明,學法不巧妙,即使費九牛二虎之力也難收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對教與學的策略與方法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學生對學習策略與學習方法的研究感興趣的同時,也強烈希望老師能用優秀的教學藝術教他們。這就是學生的又一心理規律。教師教的藝術,提高的途徑有多種。一是不斷強化自身知識能力。雖然現在的英語老師個個都具備了足以勝任的能力,但是時代在進步,只是在不斷更新,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是必要的。毛澤東同志曾說過,“學習學習再學習”。研究教法應以學生實際為根據,以素質教育理念為指導。備課要備出教法的生動性,途徑的科學性。廢除滿堂灌,教師中心論,打破課堂中心、教材中心。好的教法必然促進學生探索好的學法。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學習方法,取長補短,共同提高。重視學法指導,這就是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教法和學法的因素也是非智力因素之一。另外開展學習競賽是激發學習積極性的又一途徑。學習競賽的方法很多,考試后的表彰工作既要鼓勵優生也不能讓差生尊嚴受損,這就是競賽藝術。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分層競賽,這些都是競賽藝術的體現,是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的體現。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研究心理規律,開發非智力因素是教好英語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素質教育論》杭州大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