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沐川中學校 楊健山
摘要: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情況。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情感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心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
關鍵詞:數學 評價
縱觀高中數學教育,評價存在諸多弊端。這是以素質教育和新課標的要求而言的,而不是以應試教育的標準而言的。有這樣一種現象大量存在。即評價不是老師對學生的評析,而且是以分數為中心的評價。這是與素質教育理念相違背的,是應試教育的評價觀念。應試教育以教師為中心。為了學生考試能拿高分,必須以分數為唯一標準來評價學生??荚嚪謹蹈撸▎卧荚?、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等),就以為是學習努力,思維能力強,做題仔細,考分低的便一無是處。這樣的結果是什么呢?持分數中心的人認為,這樣能激發提高學習積極性。比如改革開放發展經濟,鄧小平同志說過:“不管白貓黑貓,逮到老鼠就是好貓?!狈催^來,逮不到耗子自然不是好貓了。你考分低會是學習努力的人嗎?這樣評價數學能力何錯之有?古代趙國大將紙上談兵頭頭是道,可是統兵打仗全軍覆沒。這是好將領嗎?辦公司不賺錢還虧了本,是個好經理嗎?看似很有道理,實則是以偏概全。就說鄧小平那句話。在某個時期,為了突出經濟效果是有作用的。但執行者若把他說的話砍頭去尾斷章取義作為唯一評價標準,那就是唯結果論,是不符合辯證唯物主義精神的。因為鄧小平還說過,“摸到石頭過河?!庇械娜嗣耸^雖沒有過河,但為其他人提供了不能過河的參考,這不也是功嗎?戰爭中,有的部隊為了掩護主力部隊轉移,全部戰死也沒能守住陣地,但卻為主力部隊轉移贏得了時間,這難道不也是好的結果嗎?回頭再說數學評價:難道只是考分高才是努力學習的唯一標準嗎?這些年評數學卷子時,要求按步驟打分,就是既要重視結果也要重視過程的理念體現。比如,有位老師把學生解題結果錯誤的題細加分析,發現有個學生的解題過程很有創見。雖然計算錯誤扣了分,但他為那種創見加了分。并且發動做錯題的學生把做錯的原因找出來在班上或小組交流,起到了很好的借鑒作用。還有位老師,他發現了一位學生這次考試成績下滑嚴重,但他沒有找他進行批評,而是找他了解原因。從與該學生的交談中得知他前幾天患了重感冒。他是堅持不缺課,堅持考試的,所以成績下滑。這位老師便在班上大力表揚這種精神。如果他每次只看學生分數,不作了解就亂批評,則不當的評價反而會起到消極作用。所以對學生的數學評價不能唯分數論。素質教育倡導,“遵循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采取生動活潑的方式,科學有效的途徑,使他們在知識,思想文化,適應未來社會并推動社會前進的能力都得到提高?!蹦莻€在解難題中有創見的學生??深A見他在未來一定是一個有創新精神而且會有大貢獻的人。如果評價數學學習努力與否,只看分數,勢必影響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效果。還有位老師是這樣做的。半期考試后,學生成績總體不滿意,為了通過數學評價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他采用了先由學生互評,互評中涉及老師的教學問題也可以提出來?;ピu形式采用分小組進行。評的內容是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取得的效果。同學們發言積極,自己對自己的估計,同學們對自己的評價,每個同學都進行了綜合考慮,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然后由每個學生寫出自我評價交給數學老師。老師看了十分滿意。滿意的是學生不僅對自己作出了基本正確的評價,而且還表達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評析:以上幾例看出,只要把握著評價的激發性原則,發展性原則,教書育人原則,就能打破評價中的教師中心論,唯分數論,就能采取生動活潑的形式,使評價科學有效。設置評價標準,教給評價方法,也是使評價發揮作用的措施之一。擬定評價標準,要注意體現數學的學科特色。比如先讓學生把半學期以來的學習感悟寫出來,內容涉及邏輯思維能力的體現,創新思維能力的體現,學習策略、團結協作的優勢等等。邏輯思維是否具備了對數學原理的正確推理。創新思維是否善于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獨創思維,等等。有了標準,學生就能作出正確評價。例如,學了歸納法后,是否具備了將歸納法運用于生活實際的能力。學以致用是同學們向往的能力。他們樂于顯山露水地表示出來。其中有個同學講了他做的一件事:他家在農村,很多家庭都搞種植養殖業。為了提高產量,很多人都喜歡引進外地的品種。是否凡外地的品種都好呢?他要調查一番。調查中他了解到張三引進了良種豬,豬長得很快很大,成功了。李四引進了良種雞,生蛋多,又長得肥,蛋肉雙增收。王二引進了良種甘蔗,又甜又大,又好銷售,增收了。于是他把這幾件事歸納起來得出結論:凡引進外地的良種都能增收。但有一天,他無意間看見一個村民哀聲嘆氣,一問才知他從外地引進了地瓜種,結的地瓜很小很小,大大減產。打電話問農技員,才知是水土不適的結果。于是他推翻先前下的結論。在翻書看那條理論:歸納法所選實例越多結論越可靠。這時他才真的弄懂了歸納法的本質。他學以致用的實踐,同學們肯定,老師贊揚。說他有理論聯系實際的好學風,善于從實踐運用中發現問題,糾正錯誤結果,從而透徹理解書中的理論。這時,老師趁熱打鐵,找出自己在生活中應用歸納推理的事例,并進行審視,看看是否透徹理解了歸納法本質。結果收效很好。
評析:綜上所有例子,發動學生自評互評,老師再評,這是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是評價內容的廣闊性。是打破教師中心論,以學生為主體的評價理念的體現,是值得提倡的。
參考文獻:《素質教育論》杭州大學出版社(1998)《數學素質教育談》團結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