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省大方縣牛場苗族彝族鄉樂公小學 劉彥
摘要:在研究小學作文教學的基礎上,從命題原則、生活實際、讀寫結合和下水作文著手,綜合“診療”小學作文教學,是提高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方法與途徑。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 癥狀 命題原則 生活實際 讀寫結合 下水作文。
小學作文教學是提高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小學作文教學經歷三個階段,那就是:一、二年級用詞造句,三、四年級連句成段,五、六年級連段成篇。雖然小學作文教學改革推進很多年,但是,依然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之所以要改進,是因為小學作文是語文素質發展的基礎,實在是太重要了。從古代的“一文定終生”到如今的“文若其人”,都說明了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命門,關系著語文老師的成敗,關系著教育界的興衰。因此,有必要對作文教學特別是小學作文教學作一些梳理,找出科學的“診療方案”。本文將從小學作文教學的癥狀、命題原則、生活實際、讀寫結合及下水作文等各方面展開探究,力求得出科學的對策,盼望得到專家批評指正。
一、小學作文教學的“癥狀”
近年來,一些相對落后的地區的小學作文教學水平出現滑坡現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學生因素,有老師因素,也有家長因素。在這些因素的背后,小學作文教學有哪些“癥狀”呢?概括起來,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農村地區學生知識基礎薄弱。
農村地區學生知識基礎參差不齊,總體來說都不好,有的學生四、五年級了,還比不上教育發達地方的一、二年級水平。有的連說話都不順暢,有的字也不會寫幾個。因此,要把寫作提高上去,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二)學生缺乏作文興趣,喪失作文信心。
作文時,學困生疏之遠,寫之難,頭痛難忍。因為惰性而致詞匯貧乏,因為漠視生活而致興趣全無,因為粗制濫造而致信心喪失,種種因素匯在一起,學生自然對作文“深惡痛絕”,避而遠之,大有不寫作文其耐我何的架勢。
(三)小學作文教學改革跟不上節奏。
作文教學缺失創新,自然談不上進步。拿造句來說吧,一些小學語文教師的造句教學總是千篇一律,一個詞匯多次重復,衍生出大量無效作文。缺乏多維度的造句要求,未能在作文教學過程注入新活力,是小學作文教學效果低下的原因之一。
(四)小學生作文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
隨著打工號角吹響,大多數農村父母都奔向城市,隔代監護成為許多小學生的宿命。與祖父母的對話其實就是口頭作文。留守兒童特別是逆反心理強的留守兒童很少與祖父母溝通,缺失母愛和父愛致其心理失衡,體現在作文上就是劍走偏鋒。正確的作文導向在一定程上依賴于完整的家庭教育,心靈蒙塵的學生很難寫出高質量的作文。
(五)學生課外活動稀少,作文空洞無物。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睂⒅祆涞倪@句詩用在小學作文教學上,是很有說服力的。小學作文的“源”在哪里?答案不在課堂上,而是在課堂外。
有的小學語文老師搞作文教學,重于傳授知識而方法引領力度不夠,最突出的是學生的生活閱歷嚴重不足。主要表現在將教學目光死死的盯在課堂上,以為多讀多寫就能搞好作文教學。課外活動時間常常被“挪用”,學生親近自然、貼近生活的次數只減不增,作文脫離源頭(生活實際),作文教學的結果只能是空洞無物。那些作文教學之本如深入生活、獨具慧眼、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被束之高閣,作文教學舍本逐末,自食惡果。
(六)忽視口頭作文
小學作文教學的一個誤區是跟隨應試作文即命題作文的指揮棒轉,忽視口頭作文的地基建設。實際作文教學表現在只注意書面言的提煉,訓練口頭語的次數極少,讓學生能說會道成為了空話??陬^作文被打入陰山背后,作文進入死胡同,學生反復使用的為數不多的書面語言迅速成為陳詞濫調,這種現象屢見不鮮。
弊病不少,并不代表小學作文作學沒有復蘇的辦法。其實,小學作文教學具有階梯性、連續性和可塑性,只要深入探究,就能找到完善之法。
二、小學作文教學“診療”對策
葉圣陶先生作文教學是很有特色的,他特別關注生活積累,并借此解決無米之炊。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就是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庇纱丝磥?,廣開源路,才能抓到“作文的鑰匙”,繼而打開“作文的童鎖”。如何取“鑰匙”開“童鎖”呢?
第一,要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
作文興趣是源于對美的向往與追求。教育家查理.布考斯基在他的作品中寫道:“我曾告訴某人,有時候,寫作如同與一位美麗姑娘共枕。事后她起,打開錢包給了我一筆錢。我恭敬不如從命?!彼褜懽骺醋魇亲非竺赖囊环N方式。
在學生面前營造作文美,幫助學生從“要我寫”轉變到“我要寫”,繼而實現“我愛寫”的華麗轉身,是小學作文教學必須面對的問題。
抓牢小學生的好奇心,針對學生個性特點,有的放矢地培養作文興趣,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作文教學不能一刀切,要抓兩頭帶中間。對學困生要“網開一面”,如:允許糟文,愿寫啥就寫啥,不怕丑態百出;允許中等生用口頭語代替陳詞濫調,仿寫心中的美文;要求優等生作文“加餐提質”,戰勝自我。讓學生找到作文興趣的坐標,作文教學就會事半功倍。
論語《雍也》里有一句話是這樣講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逼湮难院喴赓W,充分說明了培養興趣的重要性。
對于密度大的作文,要適度稀釋,減小密度,使其便于消化吸收,讓學生寫起來如同嘗蜂蜜那樣,越嘗越甜。作文教學要讓“甜頭”來固化興趣,要讓方法來掃除障礙。
對于難度較高的作文內容,要適度降低難度,讓學生在較緩的坡面上攀爬,感受成功的樂趣。這樣,可以避免多次挫敗而傷及作文興趣。
科學調整作文教學進度,服務全局教學。作文教學進度既不能過慢,也不能過快,蝸牛前行和彎道超車都是有損于學生作文的積極性的。
第二,加強課外活動,培養慧眼,積攢生活材料。
一方面,組織文學社團,開劈作文第二課堂,抓住作文中的閃光點,鼓勵先進,鞭策后進。強化學生在文學社團活動中的分工合作功能,引領共同進步。
另一方面,利用節假日引領學生到田間地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務,到企業工廠中去看一看或學一學實操技巧,到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到自然界中看花開花謝、看潮起潮落……讓學生把生活素材銘刻在心靈深處,讓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成為作文的“活水”,是作文教學成功的重要原因。
此外,在課外活動中,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培養一雙能夠洞悉生活真面目的慧眼。以命題作文《花開故鄉蜂蝶舞》為例,可以從四季花開麗故鄉的角度來寫,也可以從精神文明之花開遍故鄉的角度來寫,還可以將自然之花與心靈之花結合起來寫。勿容質疑,多角度的觀察往往能促進發散思維的發展,這是作文與生活血脈關聯的特性所決定的。
真刀真槍地豐富課外活動,積累生活素材,培養慧眼,所有這些都要求小學作文教學一定要擁抱實際生活,要求教師必須以實事求是的態度來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第三,要抓好小學作文過渡教學。
一般來說,小學作文分三步走,即低年級用詞造句、中年級連句成段、高年級連段成篇。教學時,要循序漸進,既不能隨意降低要求,也不能隨意揠苗助長,拿捏好分寸,調節好進度,實現完美過渡,很有必要。如,造句時,必須嚴格按照短句、中短句和長句的順序教學,要杜絕無翅先飛吃夾生飯的現象。因為作文過渡教學最理想的結果是完美銜接。古語云:“溫故而知新?!边@說明“瓜熟蒂落”是建立在“溫故”的基礎上的。那種盲目的飛躍式教學是不可取的,是對作文過渡教學百害而無一利的。作文過渡教學必須科學實施,必須順應教學的發展規律。
第四,要遵循命題原則,鮮活作文題目。
鮮活作文題目,是小學作文教學的重要課題。隨著小學生認知水平的變化,作文要求也隨之變化,不變的是每次所擬的題目都必須鮮活。
新穎亮麗的作文題如同美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蔽念}如眼,好題成功一半。
讓題目鮮活的方法很多。如果學生反復寫題目《美麗的冬天》,就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如果將題目變換成《雪蝴蝶在歌唱》,教學效果就會大大提升。作文如吃菜,圖的就是新鮮。醒目、貼切、簡潔和有韻味,就是鮮活作文的內涵。
第五,符合學生生活實際是搞好作文教學的抓手。
立意、選材、布局、謀篇等都是小學作文教學必經之路。單拿立意來說吧,只有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作文題才能引領學生找到中心思想。小學生開始作文時,常常不能清楚表達心中的思想,總是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轉來轉去,找不到出口與歸途。這要求教師必須及時幫助學生脫困。如:可以先立好意,備注幾個事例,然后引領學生加以分析比較,篩選出能彰顯題意的事例,最后,按照一定的關系將材料串聯起來,讓彩線串珍珠給這次作文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又如:有的作文題是二選一,對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選擇自己最熟悉的題目來寫。因為該題與學生生活有或多或少的聯系,所以寫起來易得心應手,最低限度也有話可說。比如在題目《脫貧路上》和《書聲拓開脫貧路》中任意選一題作文,可引領學生探究二者的異同,感受有多少題意與自家“沾親帶故”,進而作出符合生活生際的選擇。
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讓學生從生活出發去追尋作文的根,是小學作文教學的價值取向,也是素質教育改革的方向。
第六,讀寫結合,給小學作文教學安上助推器。
讀是吸收,寫是傾吐。小學作文教學就是要教會學生“吞云吐霧”?!白x”與“寫”應當結合,訓與練不應分開。
小學作文教學不可忽視讀和寫,寫讀不可分割。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很多教師會在“寫”上花費大量的功夫,只要寫一篇完整的作文即可。卻忽視了閱讀對于寫作的重要性,忽視了將閱讀與寫作共同結合訓練。在寫作訓練時,要通過大量的閱讀才可以不斷開拓學生的寫作思路,讓學生在寫作時將思路放在幾種寫作方法上,而是不一種,這樣就過于單一。通過對生活的觀察,素材的積累,讓學生感受寫作的多種方式。閱讀是閱讀的訓練,寫作是寫作的訓練,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F在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存在著一定的偏見,認為在課堂上開展寫作教學是浪費時間,經常將作文變成學生的作業。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無法重視作文,這是非常不利的。長時間做同一內容的訓練難以提升語文寫作質量,教師應逐一安排寫作教學,讓更多學生認識到寫作的重要性。
六年級學生的模仿能力和內化能力已經初具雛形。適時引導學生在閱讀中作文和在作文中閱讀已成小學作文教學必修的功課。語文教師除了引導學生學好教科書上的范文外,還要引導學生多讀一些正能量的力作。讓學生仿寫練筆,借他山之石攻玉,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也發展思維能力。作好讀書筆記,積累格言警句,吸納諺語成語,保存精彩語段,再加上一些點評和仿寫短句短篇,是作文教學必須經歷的路程。
當豐富多彩的讀寫活動珠聯壁合的時候,要不失時機地鼓勵學生原創,讓學生在揚棄中重塑自己的文采。這個時候,舉辦各種形式的作文賽,以此檢驗學生能否挺直腰桿登上巨人的肩膀,是教師的責任和義務。
古語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币馑际切稳莶┯[群書,把書反復地精讀、細讀,讀透后在寫作時就會得心應手。小學語文教材選了若干篇范文,更多的作用就是讓學生學習后能在作文上有質的飛躍。當然,古語也云:“讀萬卷書,走萬里路?!苯處熞逃龑W生要理論聯實際,做到上通天庭,下接地氣。無論作文寫得如何天花亂墜,不接地氣的作文一定是不受歡迎的,這是作文教學不能忽視的問題。
第七,寫好下水作文,做好示范引領。
小學語文老師可以不是詩人,但必須有詩人韻味,可以不是作家,但必須要有作家的風范。小學語文老師寫好下水作文,是為人師表的重要體現。學生在做人上和作文上都有范本,就會及時跟進。還是陸游說得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毙W語文教師在作文上親歷親為,可以感知作文的難易程度,為作文的后期調整探路,給學生一個適當的作文題,不但能促進小學作文教學水平的提升,而且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師德修養大有裨益。
不下水,就不知流水深淺,不知水溫高低,不知風浪大小。 惰性作怪的老師不愛下水作文,自然失去摸著石頭過河的機會,既害人,又害己。教師下水作文,既是輔設人梯,又是輔設自我救贖的毛毯。
總之,在日常習作教學中,我們一定要認真分析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中存在的具體問題,理清思路,找出制約習作教學的癥結之所在。從全面提高學生語言素養的高度入手,實施“大習作”教學,把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到實處。要深入理解“課標”要義,遵從教材的習作編排體系,用好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使習作教學走上健康之路。因此,在教學中實現命題原則、生活實際、讀寫結合和下水作文有機結合,吹響小學作文教學改革的號角,是新時代賦予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作為一名鄉村語文教師,我們應不辱使命奮勇前行。
參考文獻: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
2.《當代教育科學》2010年第6期
3.《目標教學與素質教育》李建剛、張志勇主編,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