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省納雍縣龍場中學 桂慧嬌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背晒Φ慕虒W首先點燃學生學習數學興趣之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自主學習,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只要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都去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采取多種方法來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讓學生在感知、認知的氛圍中想學、會學、樂學,才能在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激發學習興趣的前提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說明了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改善師生關系,和學生打成一片,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尊重學生,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交流,用親切的眼神、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來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在生活中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用自身的寬容和熱情來打動學生,贏得學生的愛戴。學生都有“向師性”,學生喜歡哪個老師就喜歡哪個老師上的課。所以,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在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還可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才是學習過程的主體,這只是學習過程中不同角色的分工,在人格上師生是平等的。只有師生關系和諧了,教學氛圍才能更加活躍,學生才能在教學中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學生才能在教學中站在主體位置上,發揮自身的主體優勢,才能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二、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生探究興趣
“學貴有疑”,具有趣味性的問題往往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明確學習動機,這是啟發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師要多分析數學教材內容,初中學生的心理,利用趣味性與啟發性相結合的問題,促進學生思維的積極運動。提問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手段,起點是一問,智者巧問,以小問題,撬動大課堂,有效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數學思維,積極思考問題。初中生具有好動、好奇、好玩的心理特點,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機聯系數學知識和生動內容,勾起學生心中數學疑團,對數學學習產生懸念,質疑,問題。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可以針對初中生特點,設計趣味性提問,以新穎別致的數學內容,給學生以情趣感覺,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對數學課堂感覺有趣,在愉快氛圍中學習數學。如在教學“多邊形及其內角和”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一個凸多邊形,它除了一個內角外,其余內角的總和是2570°,那么這個多邊形有多少條邊?”因為內角和一定是180的倍數,所以這個問題首先要用2570除以180,得出的結果是14余50,由此可見,除去的一個內角的度數應該是180-50=130(度),所以這個多邊形的內角和應該是2570+130=2700(度),那么,2700/180=15,加上之前130°內角的兩條邊,可以得出這個凸多邊形共有17條邊。通過這種問題設置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快速融入到課堂中來。
三、運用生活實例,樹立探究興趣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課堂探究經歷問題情境,探究解決,動手實踐,獲得知識,運用知識,解釋生活,注重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在數學課堂經過一系列的探究學習,經歷數學知識運用,理解數學知識價值。學生發現數學問題,分析解決問題,以探究學習為載體,從課內到課外進行數學知識延伸和拓展,體驗數學知識運用探究成功,認識數學知識價值,增強學好數學愿望,樹立數學探究信心。例如,在學習角平分線的性質時,首先指導學生認識角的平分線,并畫出角的平分線;然后任意選擇角平分線的幾點,引導學生觀察每一個點到角兩邊的距離,總結規律,得出角平分線的任意一點到角兩邊的距離相等這一結論,知道這一性質以后,讓學生與日常生活想聯系,尋找相似問題的應用,并舉例說明,如風箏的制作過程中,需要利用角平分線的這一性質。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維推理能力。在教學中要從多個角度進行啟發,引導學生聯系初中數學的內容能夠與實際問題相結合,尋找學生的興趣點,并與課堂教學知識點內容相結合,確立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地位。
四、編制順口溜,增強學習興趣
歌訣或順口溜等是一種口頭韻文,是民間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句子長短不一,念起來朗朗上口,使人們過耳不忘,將其與數學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豐富數學課堂,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在學習中找到快樂,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和創新能力。數學中的公式與法則相當多,如果不掌握一定的識記數學公式與法則的技巧,僅僅“靠死記硬背”,不僅難以將公式法則記牢,而且還會使學生產生“數學公式法則過于繁難”的心理而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有關數學公式與法則的特點,盡可能地將它們編成歌訣或順口溜來幫助學生識記,以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從而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在學習八年級數學平方和(差)公式(X±Y)2=X2±2XY+Y2時,一位教師教給學生編這樣一個口訣:“首平方,尾平方,二倍乘積在中央”,使學生很快就記住了平方和(差)公式。2的平方根是1.41421,教師教學生口訣:意思意思而已(141421)。
點燃學生學習數學興趣之火的方法很多,這要求我們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情況靈活的選擇和運用。興趣能夠促使學生產生學習動機,只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地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提高他們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因此,只要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都去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采取多種方法來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讓學生在感知、認知的氛圍中想學、會學、樂學,就能在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