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第五實驗小學 于芳
摘要:近年來一些小學低年級學生丟三落四現象普遍,家長包辦代辦導致學生背著書包找不到自己的作業或者自己的書本出現在別人的書包里等狀況。文具丟失卻無人認領,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讓家長重復投資。班級微信群成了尋物啟示群。這種情況就是學習習慣不好的表現,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必要重視小學低年級學生整理書包習慣的養成教育,探索出小學低年級學生整理書包習慣的養成教育具體實施策略。
關鍵詞:整理書包習慣 養成教育實施策略 環節 步驟 評價標準
正文:小學低年級學生整理書包習慣的養成教育的具體策略包括小學低年級學生整理書包習慣的養成教育的過程策略、小學低年級學生整理書包習慣的養成教育的步驟策略、小學低年級學生整理書包習慣的養成教育的評價標準策略。構成了小學低年級學生整理書包習慣的養成教育的“三四三”策略。
一、“三”指的是小學低年級學生整理書包習慣的養成教育的“三環節”
小學低年級學生整理書包習慣的養成教育的過程,包括課前家長督促、課中老師指導,課后激勵評價三個環節。這三個環節貫穿整個習慣養成的始終,缺一不可。
1.第一個環節:課前預熱環節,嘗試動手,家長配合。
小學生整理書包習慣的養成不屬于課程設置的內容,在學校作為一種滲透,這個習慣的養成需要家庭的配合!在學期初始,就會要求學生每天寫完作業后準備好第二天的學習用具,根據課程表收拾好書包。這是學生訓練整理書包的最好時機,建議家長不要代勞,學生嘗試獨立動手收拾書包,家長幫忙拍照記錄。
2.第二個環節:課中熟練環節,實操檢驗,老師指導。
課堂上每節課后都需要整理好筆袋和書本,每天放學都需要學生快速收拾書包。這些實操訓練的機會,不僅能夠檢驗學生平時在家訓練的程度,而且老師可以根據收拾書包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老師會要求學生,下課后先收拾好學具,做好課前準備,再出去活動。上課時提前來到教室檢查學生學習用具的準備情況,看見個別胡亂塞書的情況會告訴學生整齊地放回書包里。
3.第三個環節:課后評價環節,記錄成長,收獲自信。
課后注重學生整理書包習慣養成的過程性評價,設計出整理書包習慣養成的活動記錄單,記錄學生在家整理書包和班級整理書包比賽的過程,通過學生自評和教師評價客觀記錄習慣養成的點點滴滴!
二、“四”指的是小學低年級學生整理書包習慣的養成教育的“四步驟”
1.第一步驟——學
學就是學習整理書包的方法。利用學期初發書的機會或者課余時間,教給學生整理書包的方法。以下是根據書包和筆袋的類型收集的整理方法,還加上了整理方法的優點、不足或建議。
2.第二步驟——做
3.做就是整理書包的動手操作和做記號。學生每天寫完作業后都需要整理學習用具和書包,給學具物品做記號可以幫助文具找到主人,防止丟失。這是訓練整理書包技能的最好機會。學生根據自己書包的類型選擇適合的,簡單的整理方法進行實操訓練。
4.第三步驟——誦
5.誦就是誦讀整理書包的兒歌。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相對集中的時間較短,玩心也比較大,管理自己學習用具的能力較弱,通過背誦整理書包習慣的養成教育兒歌起到提醒和督促學生及時收拾整理書包和學具的作用。根據課下和放學兩個時間段,編撰了整理兒歌。
4.第四步驟——比
比就是整理書包的活動比賽。用班會課檢驗學生整理書包的方法和速度,同時在活動中激勵學生積極地訓練整理書包,增強學生在整理書包訓練過程中的自信心。根據前期文具丟失現狀調查,鉛筆橡皮等比較小的、經常使用的學具丟失較多,為此設計了班級整理書包習慣的系列活動。
三、“三”指的是小學低年級學生整理書包習慣的養成教育的“三維度”評價標準
1.第一個維度——快
這是整理書包的速度要求。學生每天寫完作業還有其他事情要做,個別學生寫完作業就已經很晚了,下課時間也僅有幾分鐘,學生還要上廁所、活動,放學時間也有嚴格的規定,要不就會發生擁堵。所以收拾書包的速度要快!
2.第二個維度——凈
這是整理書包的衛生要求。整理好的書包里面要干凈,不能有垃圾,地面不能有垃圾遺漏。
3.第三個維度——齊
這是整理書包的秩序要求。整理好的書包要求快速的找到自己需要的書本和物品,書包里物品的擺放必須整齊,有條理。
根據以上三個維度,設計了整理筆袋和整理書包的評價量表,同時關注了當天的課程表,學生是否按照課程表準備書本和學具。這樣既能減輕書包的重量,又節約了整理的時間。見下圖“整理書包”活動評價表:
綜上所述,這就是小學低年級學生整理書包習慣的養成教育“三四三”的實施策略。這個習慣的養成以家庭教育為基礎,學校教育為輔助,評價激勵為手段,在家校雙方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每一個學生整理書包的動手能力都有提高,家長和老師都會覺得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1]唐納戈德堡.教孩子整理好書包,條理性就會迅速提高[M].河北:花山文藝出版社,2013
[2]林格.習慣養成教育實驗教材[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