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丹棱中學校 梁曦
摘要:音樂是以聽者為受眾的古老美酒,人類智慧釀出的聲情芳香,中國的民族音樂,將以豐富的營養,培養起學生的愛國情懷。
關鍵詞:音樂 愛國情懷
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愛國主義教育就是通過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來實現的。首先音樂教師應具有愛國情懷。教學音樂知識雖然是教師的主要工作,但教書育人是每個教師之職責,沒有靈魂的教學,只會唱著沒有情感的歌聲,所以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學習了解音樂基本表現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節奏、旋律、和聲等,也不僅教學生學習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識讀樂譜,運用樂譜。而且還要把愛國主義情感融入其中,使那些基本要素都成為愛國主義情感的一朵花,一片葉,一滴露。培養愛國主義情感主要在歌曲的選擇上,從中國共產黨誕生起的革命經歷中,有很多愛國歌曲,那將是很好的材料。如《黃河大合唱》《大刀進行曲》《國歌》《陜北民歌》,以很多直接間接抒發愛國情懷的歌曲,如《社會主義好》,以雷鋒的詩創作的歌,抗美援朝的歌,社會主義建設、軍隊建設的歌等等。教唱這些歌,音樂教師應當是詩人,因為歌詞是詩歌的范疇。雖然比起以悅讀欣賞為主的詩歌更通俗易懂,但與白話語言仍有差距,教師是詩人首先就要對詩的意境和句子作一番解說。如《黃河大合唱》,冼星海在譜曲時,腦海里便浮現出黃河之水一瀉千里,奔騰不息。江中洶涌的浪濤中,羊皮筏上奮力劃槳的船夫們在放聲歌唱,黃河兒女在高山之間“青紗帳”里與日本鬼子展開激烈的戰斗。冼星海譜寫著,譜寫著,不是用墨水,而是用血與火在譜寫。
當高中學生們了解了這些音樂背景之后,唱著這首歌,那情感就不是一般的情感,而是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把自己融入了黃河兒女之中了,受到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的熏陶。又例:聶耳作《義勇軍進行曲》(《國歌》)也有類似情景。聶耳長期在底層生活,做過苦力,當過車夫,深刻體驗了勞動人民的疾苦。當日寇的鐵蹄蹂躪中國人民之時,他怒火滿腔,加入到了抗日的行列。當田漢作了義勇軍進行曲后,他擔起了為其作曲的使命。他在燈前提起筆,腦海里盡是風起云涌的抗日場面。硝煙彌漫,刀光劍影,喊殺聲,沖鋒聲。這樣這首震憾中國大地的曲子譜成了,流傳至今。有位音樂教師在渲染《國歌》的氣氛時,還在課堂上用了多媒體手段,展現了更多的場面:天安門前早晨的升旗儀式,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映著東升的太陽;北國邊境一個哨所,在冰天雪地里,一面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南海艦艇上,艦艇乘風破浪,一面五得紅旗迎風飄揚,在自己學校的每周一,升旗臺上,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這時他指揮起唱“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他們熱血沸騰、豪情滿懷。之后,每當唱著現在的《國歌》,也就激情滿懷,愛國熱情由然而生。又例,冼海星作曲的陜北小調“二月里來好風光,家家戶戶種田忙,指望今年收成好,多打些五谷充軍糧”。這是描寫抗戰后方的人民,支援抗戰的心情寫照,雖沒有刀光劍影的沖殺場面,而是安靜的抗戰后方,但他們知道這種安靜的生活是前方將士拼殺獲得的,為了永久的寧靜,他們不忘豐收支前。了解這些背景,唱著這首曲子就感覺到勞動愉快中有著神圣的責任。而這份責任使勞動充滿著信心。唱著它,就受到愛國主義的熏陶。又例:一首歌“電影上甘嶺插曲”?!耙粭l大河波浪滾,風吹稻花番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哨翁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這首歌是在刀光劍影的戰斗的間隙里,暫時寧靜的時刻吟唱的,它抒發了為祖國打仗的愉悅心情,里面充溢著對敵人的蔑視與對祖國的熱愛。充溢著革命樂觀主義情懷。這是英雄的情懷,英雄不只是一介武夫,還是有著豐富的美好的情感的人。當學生了解了這些意境之后,唱著它,心中就充滿著作戰士般的豪情。戰士為祖國而戰感到快樂,學生為祖國而學習也會感到快樂。再例:有一首歌《打靶歸來》“日落西山紅霞飛,戰士打靶把營歸,胸前紅花映彩霞,愉快的歌聲滿天飛”。這是對和平年代軍營生活的反映。打靶訓練應是艱苦的,在靶場練打靶,臥在地上,勤練、苦練,胸中有敵情,心中有祖國和人民。他們雖艱苦卻快樂,練出了優秀的打靶成績,充滿豪情。了解這些打靶的背景,學生唱著它,不也產生戰士般的豪情嗎?平時上體育課也有類似情景,練投擲,練跳高,不也練得全身是汗,但為健康而鍛煉,為有強健的身體將來建設祖國而鍛煉。唱著這首歌,結合自身實際,也會充滿愉快的豪情。再例:雷鋒寫的詩,用作歌詞,“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母親只生我的身,黨的思情照我心”。黨比母親小學生也覺得親切,但由于經歷太少,理解不深。若講些舊社會窮人受壓迫的情景,他們就會加深對這個話的理解。唱著這首歌,就會倍感親切而感受到現在生活的美好。再例:抗美援朝戰歌:“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當今中學生如果突然聽到這支歌,雖然會被它的旋律所震憾,但不了解歌曲背景,便唱不出情感,也受不到感染。但當他們在老師的背景介紹時,知道了當的情景,就會情緒高亢地發出愛國的情感。當時的情景是:美國發動了侵朝戰爭,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危及我國安全,激起了全國人民的無比憤怒,全國組成了抗美援朝志愿軍,跨過鴨綠江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于是產生了抗美援朝的志愿軍的歌。中學生唱著這首歌,他們的心就飛到了血與火的戰場,為保衛祖國而戰,為中朝友誼而戰。
音樂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不是空洞的,是要通過唱歌來體驗,揭示歌詞背景,贊美作曲家的偉大,實際上也就是意象情境教學,必將得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綜上所言,我們要通過高中音樂課的教育,激發起廣大高中學生的愛國主義的情懷,完成了高中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教育任務。激發起高中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其實也是對高中學生開展了一場又一場深動的德育思想教育。黨的教育方針是“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德育為首,我們在高中音樂教學中,也要積極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充分利用音樂教育,也就是我們高中音樂教師,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廣大高中學生德育思想的一種最好探索,最好實踐。
參考文獻:
魯正冬、李國華、萬中群《開展音樂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2018年第3期《音樂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