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市第五實驗小學校 張美娟
在“減負增效”的大環境中,語文作業設計的科學與否直接關系到能否完成教學任務,能否提高教學質量。作業設計必須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尊重差異,盡可能的設計不同層次、不同功能的作業,供學生自主選擇,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促進每一位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得到主動發展。
作業量減少是雙減政策最直觀的體現,但減負不減質,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不同程度的學有所獲,主動參與探究,需要教師優化作業設計,通過資源整合,板塊鏈接等方式激活學習者的自我系統,讓學生心里喜歡,行動上自覺,愿意參與體驗,感受。教師需高瞻遠矚,具有作業前置的思維,統整的把握作業之間的思維關聯性及難度的層級性,有效提升能力梯度。
正直今年是虎年,開學之初,我們制定了今年的語文“集虎榜”細則:
根據以上細則的要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時間去著手完成,每位同學只要用心,只要稍微努力,只要能在規定時間節點內完成,就可以得到一枚老虎印記,每月公布集虎榜,促進學生自我成長。
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主題人文要素是“可愛的生靈”,單元要素是“試著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體會優美生動的語句;試著把觀察到的事物寫清楚”。在此基礎上,每課有獨特的作業整合設計,以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荷花》為例,我做了以下嘗試。
作業目標:
1.利用語文本完成課前預習,著重解決生字生詞的自我學習,讀準“花瓣兒、花骨朵兒”的兒化音以及“蓮蓬、衣裳”的輕聲,區分“蓬、篷”和“佛、拂”,注意“隨、蹈”的筆順,盡可能的提出一個不理解的問題。若有興趣,還可以搜集關于荷花的相關資料。
2.利用荷花記錄卡,提煉關鍵詞句進行品析,思考作者為什么說“這一池的荷花像一幅活的畫”?給出圖片支架進行小練筆。
3.根據自己的意愿選取作業超市中的一項或幾項進行自主探究。
一、課前預學,巧用語文本
設計意圖:
提高課前預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讀準兒化音以及輕聲,關注易錯字的筆順,形近字的辨析,在讀通順讀流利的基礎上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對于學有余力的孩子可以搜集荷花的相關資料,拓寬知識面;作業內容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培養,預習好才能提高課堂效率。
這些作業的檢測在正式上課前的五分鐘予以解決,既是對預學情況的反饋,又是對難點、易錯詞的強化,為課文的有效學習提供有力支撐。
二、課中研學,巧用記錄單
課文學習的過程中,首先圍繞荷花寫了哪幾部分內容進行課文梳理(聞荷花——看荷花——想荷花);接著跟隨葉圣陶爺爺走進看荷花的片段,說說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畫”。默讀課文,落實語 文要素“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體會優美生動的語句”,并完成表格上半部分內容:
表格記錄后,荷花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引導學生體會關鍵詞句,并思考:作者是怎么把“一大幅活的畫”寫出來的?梳理寫作方法,補充完整表格。
有了方法的提煉,課上小練筆及時運用,完成當堂運用型作業:
設計意圖:
品詞析句中抓住植物的特點,補充記錄卡,鏈接園地一的習作《我的植物朋友》。思考作者是怎么把一大幅活的畫寫出來的,邊思考邊梳理寫作方法,當堂課進行小練筆,落實把觀察到的事物寫清楚的語文要素,達到學以致用。按照梳理的寫作方法進行運用型作業的練習,此項內容是在給出習作支架后進行練習,難度降低,寫完后根據評價量表進行自我評價,修改自己的小練筆,可以分享給同伴聽。
三、課后研學,自主探究
課文學習之后,背誦課文第2—4自然段,摘抄生動優美語句的基礎上,在作業超市中自選一項或幾項進行自主探究。
作業超市:
任務一:聯系生活實際,選取自己的植物朋友,仔細觀察,做一份備忘錄。(可以圖文結合,可以制作表格,也可以寫小片段)
任務二:類文閱讀比較,完成下列表格。
任務三:小組合作,完成種子的夢想(冰清玉潔綻放)
小組負責人尋找容器、領取種子進行合作培育,并努力做到以下幾點:保證每天至少換一次水;每日觀察并填寫觀察記錄單;其余組員隨時觀察,可以補充記錄,也可以幫忙給種子換水。
設計意圖:完成課文背誦,優美語句摘抄后,給予學生自主選擇權,根據自己的能力需求自選任務。從制作備忘錄、類文比較閱讀到培育種子,有學科類作業,也有實踐性作業,有思維的深度,也有生活的熱情。尤其是完成種子的夢想這一作業,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主動參與換水,保護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沉浸體驗種子的蓬勃生命力,同時培養學生堅持觀察的持久力,也是小組合作的協同力,更是對種子負責的態度,是對生命的愛護,也是對生命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