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第一小學校 馮桂芝
摘要:數學教學有傳統教學與素質教育教法,提倡素質教育以來,教學方法在提高學生素質上有了很大發展,在教學實踐中應不斷總結提高。
關鍵詞:數學 教法評析
教學方法怎樣,可以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作出推測。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神態表現為神情專注于學習,興趣十足,積極思維,發言積極,討論熱烈。這與平時長期的訓練與培養有關。這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如果課堂靜如死水,學生精神不振,思維不活躍,那一定是滿堂灌,注入式的教學。學生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是教師中心論的教學狀態。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讓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教學上就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遵循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采取生動活潑的方式,科學有效的途徑,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上面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前者體現了全面發展,與主動發展。后者只體現了接收知識的發展,且是被動發展的。這種方法培養出的人是高分低能,而高分也只限于對書本知識的掌握。前者是培養能力的,主動學習的能力,主動積極的思維能力。不但掌握書本知識,也有解決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能力。因為開放式的教學是搞教學民主的。教學民主不是老師傳授學生接收。而是師生共同建構知識體系。老師是啟發者、引導者,把學生引導到對知識的積極探索之中,而不是把現成的結論送給學生。這是重結論不重過程,素質教育則與比相反,是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推導過程,在過程中獲得學習方法,形成學習能力。
一、教學方法比較。讓我們比較下面的教學方法孰好孰差。教學梯形。先認識梯形。教法一,老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梯形。上下兩條平行線上短下長,左右兩端畫上連結線,說這就是梯形,像一架上窄下寬不易傾倒的梯子。教法二,老師在黑板上畫出一組幾何圖形。三角形、平形四邊形、長方形、梯形。讓學生找出這些圖形中那個是梯形,為什么?學生很快會選出梯形圖形。選擇的依據一是已學過了除梯形以外的其它幾何圖形。二是憑觀察比較。其中有一個上窄下寬的圖形。因為在生活中,他們看見過或使用過一種能開能合的梯子。上寬下窄放在地上不易傾倒。還有從形狀上看,無論哪類梯形。(直角梯形或任意梯形),總有一條邊(左右兩條邊中的一條是與底邊的夾角小于90°的,即斜邊而非垂直于底邊的。這在登山的體驗中,由下往上是坡狀的。所以看到有一條斜邊的圖形,就會判斷可能是梯形。那么直角三角形也有一條斜邊,為什么又不判定是梯形呢?因為生活中還有一種木頭梯子是直角梯形狀態,即一條邊是垂直于底邊的,另一條是一個個梯階,人從下面踏上梯階登上去可以站立在頂端的平臺上,而直角三角形雖有斜邊。但頂端沒有能站立的平臺。所以不會把直角三角形斷斷成梯形。這種教法是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比較分析的能力,調動生活經驗的能力。是諸多能力的結合才能判斷梯形的形狀。當學生從感性上認識了梯形之后,老師再提高到理論上指出梯形的特點形成概念。這樣學生對梯形的認識就清晰準確了。這就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其主動學習精神的好的教學效果。
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所想出的東西,從客觀上不一定是創新,也許是前人早已有了的東西,但當學生并不知已經有了的情況下,想出了那個方法,對學生來說就是創新思維就是創新能力。這種能力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F在美國揮舞貿易戰的大棒,目的就是要阻擋我們發展科技的速度。斬斷我們從美國購買高科技的渠道。但我們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這些年的創新成果就得力于教育所培養的創新型人才。小學數學教學也要培養創新思維。而創新思維是滿堂灌、注入式培養不出來的。例一,有一架古式雕花床,結構十分復雜。老師攝下圖形讓學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能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測出這架床的表面積積,學生們的思維炸開了花。有的說,用尺子逐個部分地量出不同形狀的不同尺寸。如有長方形,有三角形,有圓形等。計算出各種圖形的面積相加就得到了總面積。有學生說“這是個最笨的方法,費時最長?!碑敶蠹蚁氩怀鲎詈玫霓k法時,老師不是急于說出他的辦法,而是啟發思考。他讓大家想想語文課里的曹沖稱象的辦法。即要稱一只大象沒有那么大的秤怎么稱。曹沖想出辦法:先把象趕上船里,看看船外水位,做上記號,把象牽下來,再往船里裝上石子。裝到那水位線為止。這時船里的石子與大象等重。這時一筐一筐地稱出船里的石子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這個故事傳為佳話。這是一個憑常規思維解決不了的數學問題,以創新思維解決了。它新在何處,新在用直接方法解決不了,用間接的方法,它應給我們測床的表面以一種啟示,用直接方法太費時,想想間接的方法吧。經過啟發,有個學生想出辦法了。他說在需要測量的各部分貼上紙(輕輕貼能起下來),然后把這些紙通通起下來,拼湊成一個規則的圖形測量出這個圖形的面積就是床的表面積,老師和同學們贊成這一辦法。老師又問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當同學們山窮水盡時,老師出示了他的辦法。買一些涂料,先稱總重量。在床上各部分涂上涂料(這種涂料可以洗掉保留床的原狀),再稱涂料重量看看用了多少?比如1斤2師,再買同樣重量(1斤2兩)的涂料在同樣的木質板上涂上涂料。(這個木板足夠大,涂成規則的幾何圖形,量得木板上涂料的面積就是床的表面,大家拍手叫絕。同學們受到了創新思維的啟發。
參考文獻:
《素質教育論》杭州大學出版社任順元編著(19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