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市小店區育才小學 閆青
2011年教育部頒發《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能力,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創新精神、合作精神;選擇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凝聚力和創造力?;谛抡n標的要求,語文教師應該從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方面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制定好學習目標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根本
1.深入學習《語文課程標準》,準確地把握學段目標;本冊教材要掌握的知識點和要培養的能力點。
2.認真學習“單元導讀”,明確本單元要掌握的知識點和要培養的能力點。
3.認真研讀文本,明確本課包含的知識點和能力培養點,明白我們可以用這篇課文來訓練學生的哪些能力,引導學生掌握什么方法。
4.深入了解本班學生實際學情(學生能力情況和知識掌握情況)。
二、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1.圍繞語言建構與運用展開教學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是以漢語拼音、筆畫和借助工具查閱字詞為主的教學,這些屬于語言的建構。語言的運用則是圍繞著字與字、詞與詞之間的搭配以及句子的基本句式。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能再依照傳統教學模式依賴于學生死記硬背,而是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理解每一個詞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的真實涵義以及感情色彩,再經過針對性的訓練來提升學生的語言構建能力,最終達到讓學生靈活運用的地步。
2.圍繞思維發展與提升展開教學
《新課標》明確地提出,學生能夠對課文中不能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在交流和討論的過程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诤诵乃仞B的導向,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更要使學生學會學習。
3.圍繞審美鑒賞與創造展開教學
《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與幫助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語文能力的過程融為一體的,不應該作為外在的附加任務。應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把這些內容滲透于日常的教學之中。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認知、感受美的能力,而且要落實到語文學習實踐當中,通過實際的審美實踐去學習和鍛煉創造美的能力,這是培養學生審美鑒賞與創造的重要步驟。
4.圍繞文化理解與傳承展開教學
語文課程具有人文性,而其中人文性就包括文化。從語文課程價值的角度看,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因此語文課程內容必須對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起到選擇和傳遞的作用。
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語文教學是體現語文課程價值的必經之路,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致力于學生的核心素養的提升,改革教學過程與方法,關注學生知識的建構與運用,創設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語文情境和實踐,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