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省納雍縣寨樂鎮中心小學 田艷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過程不是讓學生被動地吸收教材和老師給出的結論,而是由學生親自參與的、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這一過程,應該讓學生自己去做、去悟、去經歷、去體驗、去創造,同時關注并了解學生解題策略的自主選擇,關注合作意識的培養,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幾點策略:
一、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感興趣,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數學是最容易讓孩子獲得成就感的學科。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一個關鍵時期。筆者認為,教師的鼓勵和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找到成就感對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至關重要。例如,學生通過自己的持續思考攻克了一道難題,用不同的方法得出最終的答案,比同學更快的解出同一道題,這些都讓孩子獲得極大的成就感。在學生成功的時候,如果老師在旁邊夸一句:你真聰明!這會使學生從成就中找到自信,從而有效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更加主動積極。反之,如果學生在學習數學中遇到困難時,老師不及時抓住學生的閃光點進行鼓勵,而是說:這么簡單的問題你都弄不懂!這只能讓學生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
二、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扮演的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管理者和示范者的角色,起主導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
(一)尊重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教學活動中,只有對學生熱愛、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教師要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從而建立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產生與教師合作的欲望。
(二)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
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創設各種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這樣也可以使學生敢于暴露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對一些疑難問題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三)優生差生兼顧
在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的巡視與發現,進一步更好地發揮優生的作用,讓優生不僅自己學會,更要主動幫助身邊的同學,盡量讓每個同學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和在有限的時間里有所提高,從而使每個同學樂在其中,獲得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這樣,避免“優等生”的占領式教學,讓部分學生不能參與其中,成為“伴學者”。
三、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形式,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人才的成長靠教育,新時期的學校教育,重點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是現代教育的重要使命。
(一)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創造性的教學,在于引導學生探研結論,在于幫助學生在走向結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索規律,掌握方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充分地探索事物的數量關系,變化規律的過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觀察、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合作交流等教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
(二)整合新知,積累創新經驗和技巧
整合新知,即對所得新知進行重新整理組合,歸納舊知,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弄清知識的內在聯系,使零星的知識點在學生頭腦中有序排列,便于應用。整合新知的過程,亦是對探求新知的創新過程的回顧和對創新結果的梳理,有利于總結創新中的得失,積累創新經驗和技巧。
(三)拓展思維,啟迪學生的創新精神
我們要培養學生善于想象,善于拓展的精神。豐富的想象是創造的翅膀,無論是創造想象,還是再造想象,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調動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生活體驗,對提供的材料進行加工、延伸、聯系,從而創造出一種源于材料,又有新意的形象,讓學生在豐富的想象中萌發創新的欲望。
四、注重學生動手操作、互動學習能力培養
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要讓生活中的事物引發學生思考,就要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這是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的必要過程。一是在教學活動中,動手操作有利于學生克服膽怯的心理障礙,敢于大膽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同時還能增強團隊的協作意識。二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讓學生通過操作、交流,自己感知,進一步去發現與探究其內在的規律,從而降低學習的難度。三是在教學活動中,大力倡導小組內“互動學習、互動思考、互動操作、互動總結”的學習理念。這樣,每個學生都得到思維的發展,得到取長補短,拓寬了思路,更加學得扎實靈活,達成了教學目標。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動手操作、互動學習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從而讓學生時常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效果,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主活動和實踐創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