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市小店區育才小學 張瑞華
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使用不同的打擊樂器,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加強打擊樂教學與訓練,可以引導小學生多掌握一些基本演奏方法,培養其協調能力。
一、培養小學生打擊樂學習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自參與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敝挥挟攲W生通過自己的雙手表現出音樂的時候,他們對音樂的興趣才會進一步提高?;诖?,教師可以通過恰當引用游戲來吸引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打擊樂,從不同層面來加強其對打擊樂概念的了解。對此,教師可以先帶領小學生加強對打擊樂原理、構成,以及基本操作的了解。所以,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突破說教式教學模式的種種局限,為小學生提供更多使用樂器、感受樂器魅力的機會。小型的打擊樂器就有好多種類,如:三角鐵、雙響筒、木魚、棒子、碰鈴、響板、鈴鼓、等等,我們不僅要記名字還要感受到每種樂器的特色聲音,比如帶著問題去讓學生思考:“這種是什么聲音?聲音有什么特點?比較像什么發出的聲音呢?”然后在出示每種樂器的圖片,再利用上小游戲的形式調動起學生們的參與性。如鈴鼓的介紹:是用木質或金屬材料做成形狀圓的一面是皮質,周邊打小孔裝上小銅片,加以形容它的音色是清脆明亮的,可以演奏多種復雜的節奏,還可以加入舞蹈表演花樣,它的技巧里有抖動,搖動,拍動。學生們一邊看一邊聽,做到學習的第一步驟。在小學生對樂器的認識已經步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之后,便可以有計劃地進行各項樂器的教學活動,為小學生樂感的形成發展提供有力指導。
二、注重小學生打擊樂演奏體驗與思考
通常情況下,打擊樂教學活動都是以集體活動的形式來開展的。在集體活動具體開展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小學生懂得怎樣演奏樂器,還要以不同策略、方法來引導小學生對各個樂器之間的協調配合產生深入體會。為此,教師可以先引導小學生跟著音樂來進行演奏,讓小學生在實際演奏過程中逐漸形成相應的肢體語言,在全面激發、有效增強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夠從整體上促進其身體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提升。在教學中,如三角鐵這個樂器,知道它的音色演奏要點后讓學生先自己拿著嘗試演奏,不要一開始就手把手教,嘗試一遍后就講解做示范,三角鐵的演奏方式學生理解后,他們帶著正確的演奏方式去為歌曲伴奏,演奏完后又與同學老師進行交流、總結。
三、發揮無限想象進行打擊樂創編
在我們種種的嘗試與演奏后,適當的培養學生們的想象創編,了解了樂器的特性與使用要求后,按不同的風格,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音高進行分類。這些還不夠,還要掌握歌曲的拍子,和情緒速度,不同的伴奏音型。這些初步了解后,我們就可以放手去自己嘗試創遍了。在實際活動中,教師還要真正擺脫機械化教學的局限,以確保小學生能夠從不同層面來解讀樂曲,實現樂曲、樂器,以及節奏性的有機結合。
打擊樂教學可以通過“看、摸、敲、打”等實踐活動進行體驗和學習,這樣學生不僅在較短的時間內較為直觀清晰的了解各打擊樂器的形狀構造,更在實踐中摸索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巧。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創造,積極鼓勵他們以個性的參與來創造音樂。我堅信只有不斷地提高和摸索,樂器的教學在音樂課堂中才能越來越平衡的。